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演讲与口才 > 演讲技巧 > 演讲写作 > >

这样练写作,你会有合格的自我表达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IB中文考试中没有正确答案,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地表达出观点即可。曾作为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IB中文教师的钱佳楠说,这是因为IB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成为有独立见解的人,因为离开了学校之后的社会,没有“参考答案”,更没有“标准答案”。那么,如果没有标准答案,又该如何评分?在下文中她介绍了IB中文写作的核心评价体系。作为美国爱荷华大学修习创意写作的80后女作家,钱佳楠认为,学习这样的写作理念,正是学习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人信服的表达方式。

文丨钱佳楠编辑丨李臻

这样练写作,你会有合格的自我表达能力

在介绍IB课程的时候,我常常忍不住流露出对IB理念的钦服:只要你言之成理,无论你的观点是什么。不过,我每次和家长谈到这一点,都发现他们用将信将疑的眼神看着我,似乎在问:“如果没有参考答案,那IB中文要如何给试卷评分?”

1. 传统语文 VS IB中文:话语权还给学生

这是我们天然的疑虑。

我们读书时都习惯了有参考答案,拿现代文分析举例,如果碰到比喻手法,答出“生动形象”给1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省略号里的内容再给1分,还有1分必须要牵扯到中心思想的正确与否。

最后这一点非常重要,一篇文章,重要的不是我们读出了什么,而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很多时候教参上给定的中心思想,和我们每个人读出的东西截然不同,甚至我们可以感到语文老师也抱有疑问,于是语文课就成了“猜谜”游戏,我们“猜”的不对,老师就很尴尬,他只好请下一个人回答,一直等到一个人猜中了,她才如释重负。

传统的语文教育和IB中文理念的根源性区别,源自学界的文学观念的转变。英国学者罗伯特·伊格斯通写过一本给大学英文专业学生的指南,详尽地谈过这种新旧理念的分野。

简单来说,英国文学作为一种专业学科,是一战之后才出现的“新东西”,因为之前,学者们都认为文学不如科学那样可以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

那么为何一战之后会诞生这门学科呢?这要追溯到印度殖民时期,英语文学最初是用来培养为东印度公司工作的印度工人习得“英国人的生活方式”,英国殖民者认为文学有“文明教化”的功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早在19世纪就有这种忧虑),英国学者被英国人的“野蛮行径”震惊,因而,他们要把英国文学拿过来“教化”本土的野蛮人。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每个文本之中读出某个确定的教谕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英国文学,各国文学都是如此。《礼记》中有“温柔敦厚,诗教也。”子曾经曰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既然如此,这些文本就成了单项输出的“经”,我们必须接纳、掌握它们输出的东西,或者必须靠近教育者希望将我们塑造成为的模样。

不过,伊格斯通教授也谈到,如今的英文学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在于,解读文本,不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读者(学生)说了算。我们都听到过这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或许读到过鲁迅对《红楼梦》的点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些说的都是每个人因自己的成长阅历,性格旨趣等的不同,本来就戴着“有色眼镜”看文本,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放到文学学科,怎么可以由一个“正确”的中心思想要求大家必须只看到这一点呢?

这也是IB的理念,离开了学校之后没有“参考答案”,更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要成为有独立见解的人,并且要让别人信服自己的独立见解。那么,大家或许有另一重疑惑:如果这样,不是每个人都固步自封,陷在自己狭隘的眼光里吗?

并不会这样。因为课堂上有其他同学,有老师,有和你不同的眼光。当你的观点得到确定,你对自己有了信心,也对文本真正发生了兴趣,这个时候,你也会对其他人不同的观点感到好奇——因而,你最后收获的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不再是“正确”的那唯一一个。

2. 写作,让你的观点得到信服

我看似扯远了,还没有回答家长最初最担心的问题:你说的理念倒是很好,但是,没有参考答案,怎么知道学生答的对不对?

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就在写作上。写作,究其实质是一种逻辑表达,说通俗点,就是让别人理解你在说什么,让别人对你感兴趣,让别人愿意跟你一起共事!

IB中文非常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12年级(对应传统课程的高三)参加全球统考,中文需要考Paper 1和Paper 2,都是当场的论文写作,除此之外,学习翻译文学还要撰写专题论文,学习精读作品还要进行口头评论,学习自选作品还要进行口头表达,而后两者,其实也就是把笔头的写作换成了口头的写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或许大家也听到过,如果孩子在成长期间,表达欲总是被压制或者表达总是被打断,他极有可能成为一个缺乏自信,并且无法进行完整逻辑思考的人。有部我个人很钟爱的意大利电影《爱你如诗美丽》有段父子间的对话:

父亲说:我小的时候,有一次有只五彩斑斓的小鸟停在我的肩膀上,那一刻,整个世界似乎都静止了,我觉得阳光是彩色的。小鸟飞走后,我兴奋地冲到屋里跟母亲说这件事,但母亲听了一会儿,打断我说,你看,我这里还忙着呢,你自己去玩吧。

儿子说:是因为奶奶不喜欢小鸟?

父亲说:不是的,儿子。是因为我说得不够好,我没能把那一刹那的美栩栩如生地展示给她,让她能够切身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一切,所以,我的喜悦没有办法传递给她。

这部电影中的父亲后来意识到了这一点,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诗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遭遇这样的情景:孩子今天很高兴,回来跟自己说啊说啊,但是语无伦次,虽然我们很愿意倾听,但没法分享他的高兴;人大了一些也是如此,碰到难过的事情,想找人倾诉,但是话到嘴边又无法描绘个中悲伤,最后只好自己咽下。

IB课堂里,我们训练的就是这种将自己的见解完整并流畅地分享给他人的表达方式。并且,还记得我之前说,IB的理念是只要你言之有理,无论你的结论是什么,就是因为大家可能得到的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奇思妙想,通过表达让他人信服这个过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我或许以前举过这个例子,有一年我和世外的学生一起读蒲松龄的《婴宁》,传统都认为婴宁这个角色天真烂漫,有未被礼教束缚的那种孩子般的纯真。我的一个学生不同意,她说:“我觉得婴宁这个角色狡猾极了!”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这个学生一定会被自己的惊人发现烧灼着,所以才忍不住和大家分享——但是这下面可以发生这两种情况:

一,如果她表达不好,同学会觉得她是“哗众取宠”,实际上一派胡言;

二,如果表达得很好,那么她“一举成名”,证明自己“独具慧眼”,同学对其刮目相看。


本文标题:这样练写作,你会有合格的自我表达能力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