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演讲与口才 > 演讲技巧 > 演讲写作 > >

李陀:文学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 其实是一种思想形式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作为上海书展的重要活动之一,首届大方文学节8月16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小剧场亮相。中信出版集团携旗下文学子品牌中信大方邀请国内外18位文学名家新锐米亚•科托、李敬泽、李陀、翟永明、马家辉、小白等,围绕“旅行与叙事”主题进行演讲。

以下两篇文章是李陀的现场演讲。

李陀:文学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 其实是一种思想形式

这次活动的内容是文学写作,但是出了一个题目:“旅行与叙事”,很特别,也很新颖。旅行和叙事,从写作来说,不容易一下子就直接联系起来,但是,从文学史来看,不但有联系,而且关系很深。在古代,旅行不易,路途艰险,“山从人面起,云旁马头生”,文学和旅行的连接,存在着千难万险,但中国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都是“行万里路”的实践者,都是笃信“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的旅行家。我这里只举三个人做例子,一个是司马迁,一个是李白,一个是徐霞客,想一想,没有旅行,他们还可能是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三座奇峰吗?其实,可以这么说,古代中国的诗人和作家,很多人都是旅行家,如果没有旅行,就没有以《诗经》为开端的诗词歌赋,也没有以唐宋传奇和明清话本为标志的中国叙事文学。但是,在当代,在21世纪,旅行和文学的关系已经完全改变,不但“行万里路”轻而易举,今天如果还有作家和诗人想拒绝行万里路,都非常困难,因为旅行不仅已经大众化,而且成了和睡觉吃饭一样的普通事,旅行和写作已经被21世纪化。现在到书店去看看,到网络上去看看,还有哪一本书、哪一种写作和旅行没关系?可以说,在今天不管你是不是被认可的大牌诗人,还是“业余”爱写诗的文青级别的诗人,也不管你是不是得了某种奖的著名作家,还是埋名隐姓在网络上拼一把的写手,哪个人的文字和旅行没关系?何况,网络文化正在把20世纪的文化民主化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个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写作人人都可以发表作品,而且实际上也是写作(文学写作、新闻写作、历史写作、理论写作等各类写作)被千千万万“小编”“小民”用他们的笔杆子常态化、普及化和去神圣化的新历史阶段。在这种形势里,我们该怎么面对,怎么思考写作和旅行的关系,是不是一个问题?

我觉得是一个问题。

不过,我想先从另一个话题进入讨论。

我从事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已经50年了。在前40年,文学和写作的意义,对于我,总体来说是清楚的,虽然一路上磕磕绊绊,有过失望和迷惘,可是没有觉得自己糊涂过;最近十几年不一样了,我觉得自己开始有些糊涂,因为对于我,文学和写作的意义成了问题,而这问题,其实又是从更大的问题派生出来的。这更大的问题就是消费主义对社会生活的统治,包括对文化生活的统治——消费主义不是新东西,200多年来有过很多讨论,我在这里所关心的,是消费主义和文学的关系。我认为正是消费主义在20世纪的特殊发展,文学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20世纪,好莱坞把电影艺术的创作变成一种商品生产,有人提出了“电影工业”这个概念——电影不再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而是像其他商品一样,是生产出来的,有投入,有产出,有公司组织,有资本操作,和衣帽鞋袜的生产大同小异。不过,那时候的作家和批评家似乎没有想到,或者不太相信,不只是电影、文学,特别是小说也可以“生产”。今天的现实正是:文学不仅已经是商品,而且“文学工业”也已经出现——小说写作被公司化,产销一条龙,这已经是现实。这当然是文化研究的一个好题目,但是我在这里关心的,是“文学工业”对小说写作的具体影响,是小说写作的性质和形态,在今天有了什么具体的改变。

改变是明显的,我想举出这些改变中,我最重视的两类。第一类,我认为是消费主义型的写作。作家把小说当作商品,写出来卖钱,自觉为某种精神消费写作,这也不是新鲜事,200多年来一直存在。但是,在“文学工业”时代,这种消费主义型写作具有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规模,尤其在当代中国,不过一二十年的时间,其规模已经大到可以由工业来定义什么是好的写作,什么是好的文学。这也不奇怪,中国从来就是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还有我过去几次提醒批评界注意的新兴小市民阶级,也是汪洋大海,消费主义型的文学生产获得了这两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的支持,规模正在以更惊人的速度在扩大。在未来,它们对文学意义的影响,也将会更大,写什么书才有意义,读什么书才有意义,文学工业会不断提醒作家和读者,也会不断努力控制作家和读者,正如今天好莱坞在努力定义什么是好电影一样。

那么,有没有不同于消费型写作,甚至能够和这类写作相抗衡的另一种写作?那就是我想提出的第二类写作:自我认知型的写作。什么是自我认知型的写作?这和“自我”概念在近十年的迅速普及有很大关系,“自我”今天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而且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成为指导性的概念,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精致的自我主义的思潮正在形成,甚至开始泛滥。回到文学写作,我认为自我的概念对文学写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最早在90年代盛行一时的“个人化写作”已经初见端倪。后来,虽然迅速变化的形势使得文学写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生活于21世纪的几代青年人,都不得不面对个人生存和社会变化之间的矛盾,孤独问题、成长问题、价值选择问题,都不能不和自我相关,由此,很自然地,“自我”在文学写作中,或隐或现成为一个深藏在作品深层的内核。

主题、题材、形式、风格可能有种种不同,不过,我觉得很多写作其实都可归纳在自我认知型的写作里。由于有几代青年人都试图通过文学来解决自我认知问题,这类写作虽然远没有消费主义型写作那样的规模和声势,但仍然是目前文学地图里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写作潮流。

在当前的文学风景里,还有没有别的风景?当然有。不过,就影响而论,我觉得以上这两个文学现象是最值得注意。

如果今天听我演讲的人比较仔细,大概已经听出,我对以上两个文学潮流是不赞成的,是持批评态度的。为什么我不赞成?这就引出我今天这个演讲的主题:我想放在最后说。什么主题?那就是:我们的作家如果真的热爱文学、尊重文学,那就需要注意思想的旅行。什么是思想的旅行?首先要对文学工业有所警惕,对自我的迷恋有所警惕,要思想解放,要更自由地思想,对文学应该有更大的追求。


本文标题:李陀:文学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 其实是一种思想形式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