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演讲与口才 > 演讲稿 > 学生演讲稿 > >

专家解读习近平5次外访演讲风格:谈自己 讲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原标题:领导人演讲稿如何起草

文/本报记者 关庆丰 刘一

昨天,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多次引用当地谚语和两国人民交往的故事,并提到了自己的家乡。

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瑞典和新西兰大使陈明明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领导人出访的演讲稿一般由外交部和领导秘书班子起草,经领导人本人审阅和修改后最终定稿,整个过程耗时一到两个月。

演讲稿一般3000到4000字

据北青报记者统计,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稿长度在3500字左右。此前,习近平在俄罗斯、非洲、墨西哥的演讲稿,一般也在3000到4000字之间。

“出访的演讲稿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3000多字比较合适。”陈明明说,根据各国外交惯例,演讲稿包括四部分“硬货”:一是两国关系的历史往来,二是现状,三是我国的基本立场,四是对两国关系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陈明明表示,虽然框架大同小异,但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可以呈现出迥异的个人色彩和外交风格。

外交部和领导秘书班子一起起草

陈明明介绍,领导人出访的演讲稿,一般由外交部和领导人的秘书班子参与起草。在起草初期,领导人一般对演讲方向提出要求;稿件交送领导人审阅时,会主动加入富有个人色彩的细节。

演讲中引用的两国人民交往故事,一般由外交部的相关地区司提供。以1997年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为例,陈明明回忆,当时外交部在演讲稿中提供了中美两国外交方面的数据和事例,江泽民的秘书班子则在稿子里加入了中国历史典故、古诗词等内容。

陈明明说,出访演讲稿起草往往要耗时一到两个月,“要修改好几次,有时要临时往稿子里加内容,甚至坐上专机还在最后修改”。

国家主席和总理出访演讲各有侧重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内容不仅涉及到哈萨克斯坦一国,还阐述了中国对整个中亚的态度。在陈明明看来,这体现了国家主席外访演讲的特点:具有宏观性,且注重介绍外交理念。

据陈明明观察,国家主席和总理的出访演讲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他说,习近平演讲的视野更广阔,阐述外交理念比较多;李克强出访演讲更偏重介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两国贸易往来,阐述中国的政策。

陈明明表示,职务特点决定了两人出访演讲内容的差异。

专家解读

习近平谈自己、引谚语、讲故事容易引起共鸣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统计,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出访中已经发表过5次公开演讲。

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瑞典和新西兰大使陈明明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的演讲风格非常鲜明:亲和、生动、接地气,每次演讲时谈自己、引谚语、讲故事,更容易引起听众共鸣。

谈自己 个人经历应是领导人亲自修改

习近平的5次外访演讲,透露出不少极具个人色彩的细节,比如“我是一个足球迷”,年轻时读过很多俄罗斯文学作品、家乡在陕西省、第六次踏上非洲大陆,等等。

陈明明说,演讲稿一般由外交部和秘书班子起草,但有关个人经历的内容,应该是领导人本人亲自修改的,“演讲中提到本人的经历,会让现场气氛轻松下来,增加亲和力”。

“我是一个足球迷。中国足球队一直很努力,但目前只有一次闯进过世界杯比赛,带领中国队创造这次纪录的就是也担任过墨西哥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的米卢。”——6月,墨西哥演讲

“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3月,莫斯科演讲

“这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首次访问非洲,也是我第六次踏上非洲大陆。一踏上坦桑尼亚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就感受到了坦桑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友情。”——3月,坦桑尼亚演讲

引谚语 引谚语、诗词、名句说明两国关系

每次演讲,习近平多次引用中外谚语、诗词、名句来说明两国关系。陈明明评价,习近平喜欢引用谚语,同时演讲又比较口语化,这展现出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3月,俄罗斯演讲

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月,俄罗斯演讲

此时此刻,我想起一位非洲诗人的诗句:“向前走,非洲,让我们听到你歌声中胜利的节奏!”

——3月,刚果演讲

拉美有句谚语:“朋友要老,好酒要陈。”

——6月,墨西哥演讲

贵国总统贝尼托·华雷斯曾说过:“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带来和平。”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月,墨西哥演讲

讲故事 民间交往故事易拉近两国人民感情

习近平每次演讲都会引用两国人民交往的故事和事例。陈明明认为,外交演讲不能光谈大道理,还要做到有感召力、以情动人,民间交往故事最容易拉近两国人民的感情。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3月,莫斯科演讲

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3月,坦桑尼亚演讲

我听说了一件感人的事情。2012年12月的一天夜里,布拉柴维尔突降特大暴雨,郊区一些房屋被淹。3位受灾的中国华侨本已脱离险境,但当他们发现邻居对险情还毫无察觉时,又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游到快被淹没的房屋边,奋力扒开屋顶,救出了12名刚果邻居,其中包括5名儿童。他们的义举得到当地居民交口称赞。

——3月,刚果演讲

我听说,一位墨西哥体育官员曾问中国跳水队领队,包揽金牌是什么滋味。两年前,在中国教练指导下,墨西哥“跳水公主”埃斯皮诺萨和队友们包揽了2011年泛美运动会跳水项目全部8块金牌。墨西哥朋友们尝到了包揽金牌的滋味。——6月,墨西哥演讲

新闻内存

习近平5次演讲主题

1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

2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

2013年3月25日

3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

——在刚果共和国议会的演讲

2013年3月29日,布拉柴维尔

4促进共同发展 共创美好未来

——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

2013年6月5日,墨西哥城

5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

——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

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

“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

——习近平演讲中引用哈萨克斯坦伟大诗人、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的话

习近平在演讲时,讲述了三个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故事。三个故事,见证了中哈友谊。

故事一 冼星海与“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道”


本文标题:专家解读习近平5次外访演讲风格:谈自己 讲故事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