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财政税收 > 财政政策 > >

积极财政政策旨在“补短板”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重点听取今年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决定再推新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继续推进降税减费、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和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做出了明确安排。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稳定运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经济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扶持政策,扩大财政支持力度。

早在7月23日,中央即要求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有力服务宏观大局。要求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降税减费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按照此次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落地估算,可实现全年约650亿元的减负效果。

随后,7月31日中央进一步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以上两次会议的要求和措施,明确释放了要以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促进实体经济持续稳中提质的信号和要求。

积极财政政策旨在“补短板”

此次国务院针对实体经济再次推出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实际上是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深入推进。此次会议提出的各项降税减费措施,初步预计本年度可实现450亿元的减负效果,结合此前中央制定的各项措施,合计能够实现近1100亿元的减负效果,能够为缓解实体层面微观主体的经营负担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在积极财政政策推进和执行过程中,为让各项措施作用在实体经济最需要的环节,不能“全面撒钱”,要有针对性地释放政策红利。这既是今年中央各项经济会议决定的要求,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实践深入的需要。为此,财政政策不能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微调、定向调控,否则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将被打折扣,进一步的市场预期则被扭曲,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通胀预期。此次会议支持的是因去产能和调结构等政策性停产停业的企业、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关投资业务、涉农贷款业务以及小微企业贷款等,保障的是实体经济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些环节的补短板和提质效,将弥补实体经济的不足而不会造成额外通胀的效果。

积极财政政策旨在“补短板”

当前,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既是国内发展的需要,又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动,在不断开放背景下综合平衡内外部形势的要求。

一方面,国内实体经济在去产能、调结构过程中,需要同步解决包括政策、资金在内的配套支持措施,并提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过渡性、应急性安排,保障经济结构性调整的稳定和顺利推进;

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先进国家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及积极投入,为应对国际发展的挑战,需要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积极和坚定的支持,在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制造业、小微企业和农业等实体领域的发展。

同时,为应对国际发展形势变动,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将外部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此次会议为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境外资本参与境内经济发展,将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此举鼓励外资更多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参与国内资本市场业务。此前,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导致外部资金参与低,这部分资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未充分发挥。近些年,随着持续放宽外资准入制度,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广度不断提高,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也将逐步增多。如何更好地将外部资金吸收到中国经济增长中,此次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开放和尝试的路径。

实体经济不断发展是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事关千千万万小微企业、农业工作者和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受。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针对性地解决在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实体经济薄弱和急需环节的困难,提升整体经济发展质效,对于实现“国富民强”这一朴素目标具有真真切切的意义。另外,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智慧,在开放的心态下聚焦和着力于实体层面微观主体最真实的需求,将是最睿智和最有效的发展之策。

文:黄鸿星

作者系《银行家》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刊于9月5日《中国城乡金融报》A2版

编辑:农银报业新媒体中心李静 李彦赤

积极财政政策旨在“补短板”

积极财政政策旨在“补短板”


本文标题:积极财政政策旨在“补短板”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