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 > 农村研究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 推进城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乡村振兴要将城市技术、管理、资金等先进现代生产要素输入农村,与农村各要素有机配对,形成要素相对均衡的格局。

  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第一个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并写入《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9月23日,将迎来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明确,要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办好今年丰收节,组织安排特色节庆活动,坚持为农惠农办到农民心里,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农村消费。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何时代意义?农民如何丰产丰收?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哪些新机遇?金融如何更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近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 推进城

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1世纪》: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和举办,对促进乡村振兴有什么作用?

  张晓山:我认为,设立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我国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一贯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对农民的深切关怀。

  秋天是粮食收获的季节,也被寄予丰收的厚望。从国家层面在秋天设立农民丰收节,也希望全体人民牢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须臾不可放松。

  另外,农民丰收节是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致敬和礼赞,增强农民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一节日的设立和庆祝,也向农民释放了清晰的政策信号,即国家重视农业,重视粮食安全,希望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同时,也引导和帮助农民在实践中丰产丰收。

  《21世纪》: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你曾谈到,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如何促进小农户丰产丰收?

  张晓山:我国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实际上,我国农户平均耕作面积约0.6公顷,仍有1亿多小农户耕种自己家庭承包的农地,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短期内我们难以完全实现规模经营,因而目前面临的一大历史任务,是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将其转变为现代农户。

  小农户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虽小,但可以通过实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有效降低小农户生产成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使小农户与社会化服务有机衔接,逐步实现其向现代农户转变。

  产前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农资等联合购买,产后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联合销售。产中社会化服务更加丰富,主要是通过发展从种到收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农技推广组织、农业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等。

  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1世纪》:数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技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哪些新机遇?

  张晓山:一是产业发展方面,数字技术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以农业为例,如前所述,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我国不断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差异化条件,开发出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在为农民服务过程中,也不断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和科学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愈加广泛,网络直销、直播带货等活动也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打通农副产品到市场的“最初一公里”,以及农资和消费品到农户家庭的“最后一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在农民生产和增收方面,过去农业生产以生产为导向,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各大电商平台和大数据能为农民的生产行为提供清晰的市场信号,让农业生产逐步转向需求导向,畅通农村产品与市场的对接通道。

  四是在绿色和生态农业发展方面,通过发展先进数字技术和科学种植方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因地灌溉、施肥、防病虫害等,降低成本的同时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五是在乡村治理方面,数字技术帮助村民更便捷地了解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各方面情况,高效、双向传递有效信息,提高乡村公共治理的现代化程度。

  数字技术本身概念比较宽泛,其发展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均带来了新机遇,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破除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梗阻

  《21世纪》:“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农村又一直面临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应当如何破解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梗阻?

  张晓山:目前服务农村的金融组织以正规金融组织为主,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相对大,拥有一定的农业机械和其他农业设施可供风险抵押,资金需求相对容易满足。小农户虽然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但往往最难获得贷款服务。

  其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农村交通相对不便,小农户贷款金额小,居住分散,金融组织为其提供服务的交易成本远高于城市;二是小规模生产农户缺乏抵押物和信用担保,贷款金融风险相对高,金融组织为农村小规模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低。

  要消除金融供给方给农民发放贷款的障碍,实现金融供给和农村金融需求更有效对接,推进金融供给在农村更好落地并发挥效益,就需要有金融中介提供服务。

  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基层供销社,以及村委会、村民小组等发育比较成熟的农村组织形式,均可以扮演融资服务中介角色。这些组织为正规金融组织担当金融中介和助理,同时也是农民信用评级的提供者和可能的贷款担保方之一,帮助正规金融组织消除顾虑,使之能放心、快捷地为农民提供贷款。

  要满足小规模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需要我们更好地促进金融改革。在良好的政策导向和政策环境下,各类经营主体都能具备发展的物质基础、金融支持和技术支撑,乡村振兴就能驶入快车道,实现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世纪》:乡村振兴资金来源广泛,应该如何处理好资金投入的多元主体关系,形成合力?

  张晓山:乡村振兴的资金由多主体通过多途径提供,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社会团体等。


本文标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 推进城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