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考试 > 外语类 > >

理论智库|强化多维创新 提升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外语院校作为党和国家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镇和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发展机遇空前广阔,大有可为。

湖南是教育大省,目前拥有本科院校52所、高职高专78所,大多数院校设有外语类专业,每年约有2万名毕业生。近年来,湖南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加快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我省外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遇,也提出了更多新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应强化多维创新。

把握需求变化,驱动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创新

当下国内外语教育界已形成基本共识:传统以语言技能为主的纯语言型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较好服务于经济全球化需要。外语院校应把握社会需求变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立足新时代,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已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形势下,外语教育目标应由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文化为主,转向学习借鉴国外与对外传播中国并重。外语人才培养应加强跨学科整合,着力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具备高超外语能力及国际传播能力、国别研究能力,非外语学科知识水平过硬的新型高素质外语人才。

分析新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划。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共54种,而目前湖南高校外语专业招生语种只覆盖其中10余种,局限于通用语种、大语种,缺乏对亚非拉、中东欧非通用语或小语种的关注。鉴于此,我省高等教育应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标“新文科”“大外语”建设要求,调整外语专业布局,扩大教育语种,统筹确定外语人才培养规划。

立足教学端,强化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课程与教学。根据就业需要实行分层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外语类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分层培养。外语专业教育应紧扣社会需求精准定位各学历层次学生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相应课程:高职外语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实操类课程为主;本科外语专业应在语言技能课程基础上开设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思辨性人文社科课程,大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应让学生在广泛了解所学语种知识基础之上,对某一个特定领域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在各层次教学中,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外语+专业方向+辅修”“小语种+英语+辅修”“非通用语种双/多外语”等多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各高校应积极打造外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组织举办中外文化交流、职业素养培训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高层次专业竞赛;在课程设置与开发过程中融通创新创业理念,加强语言服务创新。在此基础上,高校外语专业师生应积极“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近年来,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落户湖南,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目前,我省有4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湘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有存续企业277家——各外语院系应主动与相关企业单位加强联系,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多元合作途径。

拓展国际合作体系,推进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渠道创新

外语教育必须有全球视野,绝不能关起门来办。建立国际合作体系,是拓宽外语人才培养渠道的重要方式。

推动外语教育国际化。目前,我省有外语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科项目34个,本科、研究生项目共38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仅2所,外方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主。为此,应鼓励支持我省高校外语院系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系,扩大外语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与合作科研的范围和规模,提升外语人才国际化程度;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的深度合作;鼓励外语教育“本地国际化”,即将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引入我省高校,常态化邀请国外知名语言专家学者在线上、线下举办学术讲座、短期学术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

拓宽国际交流合作范围。截至2021年底,我省与全球五大洲39个国家的103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我省高校外语院系可以此为契机,拓宽国际交流范围,寻求创新创业合作。譬如依托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与相关国家或地区开展交流互动,增强与友城之间的联系,拓展教学改革深度和人才培养广度。


本文标题:理论智库|强化多维创新 提升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外语类”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