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

【阳光评论】守住基层抗疫“最后一公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保卫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范永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虽然全世界抗疫已两年多,但是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放松的时候。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新一轮疫情在全国多地发生,各省市正面临2020年以来最严峻的防疫考验。可以说,抗击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对于中国来说,抗击疫情的成功需要科学、有效的抗疫方针和政策,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时也需要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住基层抗疫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是抗疫的最前线,也是加强防控能力建设的最直接体现,还是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最重要的平台。数以百万计的社区工作人员牺牲节假日,排除险阻,迎难而上,筑起了人民群众的家园防线,在坚守疫情“最后一公里”防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的最好体现。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守住基层和社区抗疫的“最后一公里”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基层抗疫人手严重不足、工作任务重,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运用先进科技手段能力有待提升,工作方式 “简单化、一刀切”,还存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诉求不到位等问题。

守住、守好“最后一公里”,把党中央各项抗疫部署落实到位,筑牢群防群控防线,需要探索政府、社区、居民合作治理模式。一是总结防控工作经验教训并在社区广泛宣传,激发居民的共同体意识。社区、单位、居民等团体和个人形成的共同体意识能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细化社区党建联盟、街区共治联盟等在抗疫中的建设,及时制定应对非常态的预案。二是政社合作。应结合实际,探索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的机构模式,制定疫情各阶段预防计划,出台危机跟踪处理制度、危机时期社区公共空间利用管理办法等。三是加大政府与社区居民情感的连接和互动,让居民产生社区一体化、疫情共同体的思想意识。社区可以发动、组织居民参与,产生更多同理心,更加自发地保护自己、关心邻居、包容社区工作者,从而形成政府协调指导、社区自治救助、居民认同归属的良性互动。

另外,要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应急防御能力。一是逐步改善、优化社区公共设施布局。比如,根据小区规模合理增加宣传栏数量,并设置于小区出入口、中心广场等显眼区域,结合小区出入口管控策略优化自提柜的布局,实现“无接触配送”,降低感染风险;通过增加社区医疗箱、自动消毒的健身设施与急救灯杆等途径,完善社区医疗设施等。二是加强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病毒传播,部分社区关闭了包括小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在内的公共活动空间。随着社区疫情防控的精细化和常态化,可因地制宜补充社区室外活动型设施。

此外,还要做好辖区单位管理。随着疫情防控的推进和变化,社区的辖区单位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些单位上班族的流动性要比社区居民强。因此,辖区单位既是疫情防控的对象,又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参与力量。社区工作应进一步与辖区单位联动,做好疫情防控,组织单位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辖区单位也应配合基层社区做好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并加强与社区基层组织的联动合作,形成社区与辖区单位共建、共享、共防疫的格局。

最后,要落实对社区工作者的关爱措施。按照中央《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要求出台细则,激励社区工作者的同时,也是对其阶段工作的肯定,并宣传报道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抗疫信心。(责任编辑:华章 乐水 张艳玲)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虽然全世界抗疫已两年多,但是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放松的时候。尤其是今年年初以来,新一轮疫情在全国多地发生,各省市正面临2020年以来最严峻的防疫考验。可以说,抗击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对于中国来说,抗击疫情的成功需要科学、有效的抗疫方针和政策,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时也需要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住基层抗疫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是抗疫的最前线,也是加强防控能力建设的最直接体现,还是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最重要的平台。数以百万计的社区工作人员牺牲节假日,排除险阻,迎难而上,筑起了人民群众的家园防线,在坚守疫情“最后一公里”防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依靠人民群众,打好人民战争”的最好体现。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守住基层和社区抗疫的“最后一公里”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基层抗疫人手严重不足、工作任务重,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运用先进科技手段能力有待提升,工作方式 “简单化、一刀切”,还存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诉求不到位等问题。

守住、守好“最后一公里”,把党中央各项抗疫部署落实到位,筑牢群防群控防线,需要探索政府、社区、居民合作治理模式。一是总结防控工作经验教训并在社区广泛宣传,激发居民的共同体意识。社区、单位、居民等团体和个人形成的共同体意识能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细化社区党建联盟、街区共治联盟等在抗疫中的建设,及时制定应对非常态的预案。二是政社合作。应结合实际,探索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的机构模式,制定疫情各阶段预防计划,出台危机跟踪处理制度、危机时期社区公共空间利用管理办法等。三是加大政府与社区居民情感的连接和互动,让居民产生社区一体化、疫情共同体的思想意识。社区可以发动、组织居民参与,产生更多同理心,更加自发地保护自己、关心邻居、包容社区工作者,从而形成政府协调指导、社区自治救助、居民认同归属的良性互动。

另外,要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应急防御能力。一是逐步改善、优化社区公共设施布局。比如,根据小区规模合理增加宣传栏数量,并设置于小区出入口、中心广场等显眼区域,结合小区出入口管控策略优化自提柜的布局,实现“无接触配送”,降低感染风险;通过增加社区医疗箱、自动消毒的健身设施与急救灯杆等途径,完善社区医疗设施等。二是加强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病毒传播,部分社区关闭了包括小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在内的公共活动空间。随着社区疫情防控的精细化和常态化,可因地制宜补充社区室外活动型设施。


本文标题:【阳光评论】守住基层抗疫“最后一公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保卫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