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学习方法 > 时间管理 > >

探究藏棋的起源與發展:你來我往,“棋”樂無窮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探究藏棋的起源與發展:你來我往,“棋”樂無窮

  圖為拉薩市青少年在下棋。

探究藏棋的起源與發展:你來我往,“棋”樂無窮

  圖為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棋競技。

探究藏棋的起源與發展:你來我往,“棋”樂無窮

  圖為西藏自治區藏棋協會主席邊巴次仁向記者展示覺知教育第一代“藏棋”產品。

探究藏棋的起源與發展:你來我往,“棋”樂無窮

  圖為藏棋棋盤。

探究藏棋的起源與發展:你來我往,“棋”樂無窮

  圖為在2021年“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西藏分會場上開展藏棋競賽活動。

探究藏棋的起源與發展:你來我往,“棋”樂無窮

  圖為藏棋愛好者向西藏自治區藏棋協會贈送錦旗。

  2021年10月20日,2021首屆“岷山杯”藏棋全國公開賽暨第四屆藏棋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在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之后在拉薩落下帷幕。

  藏棋?

  這是什麼棋類?

  與象棋、圍棋有什麼不同或者相像的地方?

  為什麼叫藏棋呢?

  知道的人可能不覺得什麼,但是不了解藏棋的人會和記者一樣,有不少的疑問。

  通過記者這幾天對藏棋的接觸,對藏棋有了粗淺的了解,將藏棋與我們所熟悉的圍棋的不同之處、歷史和大家分享分享。

  據了解,棋類游戲在人類文明之初就產生了,后來,在不同的地域產生了形式各樣的棋種。目前,全世界的棋種前后有數千種之多。藏棋的形制、弈法、規則與古代圍棋特別是唐代以前的圍棋相通相似,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而其不同的特點則是帶有鮮明的藏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藏棋的歷史記載、考古發現、民間傳說所體現的存世時間與脈絡蹤跡,充分表明它是漢藏文化交流的成果,是民族智慧融合的結晶。

  圍棋產生於中國,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很少有人會將其和西藏聯系在一起。其實早在唐代,圍棋就在吐蕃廣為流傳。

  西藏的弈棋活動歷史悠久,1996年西藏聶拉木縣出土的227件石器中,內存石棋盤和棋子。在西藏考古發掘中,在墓葬內發現的棋子被專家鑒定為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棋子。在阿裡古格王朝的廢墟中,也發現了一塊長約25厘米,寬約15厘米的砂岩,上面整齊地畫著2.5厘米見方的格子,類似現今的圍棋盤。

  據敦煌莫高窟文獻中記載,鬆贊干布的父親朗日鬆贊及大臣瓊布·蘇孜色四都很擅長下藏式圍棋,而且棋藝非常出色,“每與人弈棋,當一局中其對手行將敗北時,即幫對手,令其取勝。”

  《舊唐書·吐蕃傳》中也有記載藏族人弈棋的文字:“圍棋陸博,吹蠡鳴鼓為戲”。《新唐書·吐蕃傳》雲:“其戲纂六博。”可見在唐代的吐蕃“弈棋”已經流行了。

  藏式圍棋分大小兩種。大圍棋與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正式比賽圍棋相同。小圍棋棋盤縱橫各9條線(或11條線),黑、白各32子(或40子)。開局時,雙方各以16子放在相鄰兩邊上,然后交替移動棋子,每步一格,循線前進。如甲方一子在一直線上被乙方二子所截,則提去甲方之子而補以乙方之子,至16子補完為止。

  17世紀前后,藏式圍棋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並出現了專門論述棋藝的書籍。19世紀中葉,著名的藏族天文歷算家丹巴加措也是一個高明的棋手,曾有一本關於圍棋棋藝的專著《密芒吉單居》(《藏棋之理論》)。據說,圍棋在西藏被列為當時的體育項目,在一些開展體育活動的場所曾專門設有下棋的屋子,這即是丹巴加措所著書中副標題中所說的“體育場”。

  西藏圍棋不是舶來品,而是雪域高原的土生土長物。同西藏的大部分娛樂方式一樣,帶有宗教的痕跡。最初的圍棋用於佔卜、發咒,后來逐漸演變成一種游戲,但人們並沒有忘記其本有的佔卜、發咒的作用。據一些專家的考証,西藏圍棋的歷史大約已有四千余年,是苯教比較發達時期的產物。閻振中先生明確地說:佛教圍棋是由苯教傳入,印度圍棋從西藏引進。由此可見,西藏圍棋的確歷史悠久。

  西藏圍棋與中原圍棋沒有淵源關系,但它們仍然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在產生的時間上,二者基本一致﹔在圍棋所用道具上,都分黑白兩色的棋子﹔在比賽人數上,都是雙人比賽﹔甚至比賽規則也大同小異 。

  早期,西藏圍棋棋子寓意截然不同,關於黑白兩色棋子,白色代表正義、吉祥、高尚,而與之相對的黑色則是邪惡、不幸、卑賤的象征,因此在下圍棋的時候,白色崇拜也同樣表現出來——白子永遠先行。而中原圍棋黑白兩子地位是平等的,無貴賤之分。一局執白棋者先行,另一局必執黑棋者先行。

  隨著歷史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西藏圍棋的娛樂性,而其原有的寓意則不斷淡化,這一古老的游戲給大眾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樂趣。

  在群峰疊嶂的喜馬拉雅高原,能有和圍棋如此類似的棋類游戲,這自然引起棋史學家的興趣。藏棋是怎樣在高原上落戶和發展的?它和圍棋有著什麼樣的淵源關系?

  關於藏棋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在漢代,由居住在四川、青海一帶的羌族同胞傳入西藏﹔第二種說法是由古印度隨著佛教文化於漢朝前后傳入西藏﹔第三種說法是由西藏人民自己發明的﹔第四種說法是在三國時期由諸葛亮帶入雲南,又從雲南傳入西藏。

  這幾種說法以第一種和第四種的可能性較大。據說諸葛亮在雲南時,為了增加圍棋的趣味性,在弈法上,曾在原來隻有四個“座子”的基礎上,增加成12個“座子”。另外,他還根據雲南少數民族在生活中、勞動中有“對歌”的習俗,人們好以歌唱形式進行“舌戰”,而規定了下棋時雙方也必須進行“舌戰”,以鍛煉各自的口才,培養思維的靈敏性,增強弈棋的趣味性。不管這一說法是否真實,但在西藏一些地區,確實有下棋時必須同時“舌戰”的習俗。

  藏棋又叫“多眼棋”“多目戲”。它實際上是由古代圍棋(17×17道圍棋)逐步演變而成,藏棋棋盤是由縱橫17道等距離平行線垂直相交成的正方形。棋子分黑、白兩色,比賽前要在棋盤固定位置交叉點上擺放12子(黑、白各6子)。藏棋下法與圍棋有許多相同之處,也有獨特之處,如打槍、裕褳、三碧、四碧、轉拉薩、轉棍、卡子、哈木等,既可二人對下,也可四至六人對下,藏棋沒有讓子之說,如果雙方實力相差甚遠,一律用“貼目”的辦法解決,具體“貼目”多少,賽前由雙方商定。對局以前,要在棋盤上預先按固定的交叉位置,各放置六枚棋子,稱為“座子”。除此之外,兩者便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了。


本文标题:探究藏棋的起源與發展:你來我往,“棋”樂無窮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