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财政税收 > 财政政策 > >

中国央行目前无需实施 资产购买操作背后的逻辑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中国央行目前无需实施 资产购买操作背后的逻辑


货币政策角度来说,资产购买操作并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是央行在市场出现问题时应急性的临时性的选择,是救市场于水深火热中被逼无奈的特殊干预手段。

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银行等多家央行启动了规模空前的资产购买计划,是在利率接近下限时,策应量化宽松,为市场提供额外的政策刺激,为化解流动性危机增加砝码。

美银美林分析师迈克尔·哈特奈特(Michael Hartnett)在2020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去8周,各国央行平均每小时购买了24亿美元的金融资产。

当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利率长期趋于下降,一些经济体的政策利率已接近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捉襟见肘,不得已而实施资产购买操作。

凡有存在,必有一定的合理性。央行购买金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金融市场压力,在短期内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流动性,有利企业生存发展。就好像一个无精打采的病人吸了一口鸦片,突然间神清气爽。

但是,全球央行买出来的“繁荣”毕竟能维持多久?央行实施资产购买操作毕竟是在货币政策工具子弹基本打光情况下的黔驴之技,如长期使用,就会产生依赖,其弊端显而易见。

首当其冲的是危害金融市场功能。金融市场具有聚敛、定价、配置等基本功能,发挥融投资、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调节等作用。若央行长期实施资产购买操作,就会危害市场天然结伴、客观询价、自我调节的功能,最终让市场停摆失灵。

其次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从本质上说,央行本身并没有钱,它的钱是印钞机印出来的,并非货真价实的财富,只有投放市场才能产生财富效应。央行购买资产,没有真金白银,只好开动印钞机。这些簇新的票子从市场上购买资产后在市场上流通,其实是国家财政的又一笔赤字,将财政赤字货币化,与国家财政增发国债是殊途同归。

再次是损害央行声誉。如果央行不断地从市场购买资产,频繁参与金融资产市场交易,就将市场监管人变成了交易人,有损央行监管声誉。比如美联储入市购债不到10天就踩雷了。美联储2020年4月9日宣布,拟购买已降级至垃圾级的“堕落天使”债,并且还可以运用企业信贷工具,直接购买类似于HYG、JNK这样的垃圾债ETF。不幸的是,美联储在正式入场购债不到10天,它所持有的租车公司赫兹(Hertz)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保护,申请时该公司净资产为负28亿美元。央行直接干预市场,持有企业的证券,让自己变身资本市场中最大的中介,还要履行最后贷款人的功能,集双重身份于一身,使自身的定位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公正鹤立的资格。

此外是模糊央行解决市场失灵和货币政策立场之间的界限。解决市场失灵靠政策有形之手干预,货币政策立场是央行调控金融市场的具体操作站位,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央行实施资产购买操作,说到底是向市场投了一枚烟幕弹,让人们既以为央行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又以为这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立场,混淆了其中的界限,变成误打误撞的盲目操作。

其实,每一笔超常规的政策刺激,都是向未来透支的。上述的分析旨在揭示央行通过实施资产购买操作实现量化宽松是饮鸩止渴的下下策。央行慷慨解囊有可能留下金融风险的隐患,剜肉补疮,给经济带来的结构性伤害,并产生大量金融泡沫,以虚假繁荣掩盖实质衰退,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纠正过来的。

有鉴于此,央行要遏制实施购买资产操作的冲动,不到万不得已,莫要涉足此策。就像一个叫喊疼痛的病人一样,不到最后关头,不要过早地注射杜冷丁止痛剂,以免损伤神经中枢。

就中国而言,中国央行目前无需实施资产购买操作,其背后的逻辑是: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由逆周期调控转变为跨周期调控,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仍有望维持在5%~6%的区间。而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又反作用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其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有充沛的操作空间,这其中,中国目前完全可以通过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不需要通过实施资产购买操作这类极端的调控手段来干预市场。

从利率市场化层面来说,经过近30年来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碎步慢走,蹒跚而行,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传导机制,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主要依靠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完成,通过及时释放货币政策调控信号告知商业银行,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从而达成货币政策目标。目前中国的真实利率略低于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收益率曲线也可望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形态,可延长正常货币政策实施时间,不需要实施资产购买操作来应急。

中国央行目前无需实施 资产购买操作背后的逻辑


▲中国货币政策具备自主性、不跟风,有自己的独立运筹路数和空间。图为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视觉中国图片)

从货币政策工具独立性来说,中国货币政策具备自主性、不跟风,有自己的独立运筹路数和空间。比如今年6、7月间,同样是调整存款准备金,内外有别,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浮,这一降一升,升降之间,彰显中国货币政策内外兼修的功夫。在量化宽松上,中国不需要跟在美联储后面亦步亦趋,中国也不需要随大流。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有中国的应对全球经济萧条的锦囊妙计,人民币不是美元的附庸,中国金融市场也不是美国金融大鳄的跑马场。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话说死,不可拒资产购买操作于千里之外。如遇突发事件,确有必要,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一种武器也未尝不可试一试呢。不过,一定要遵循三原则:一是帮助而非替代市场,不可越俎代庖;二是出手要快,速战速决;三是压缩规模,适可而止。

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既“放得开”,也“形得成”。通过继续加强金融监管、优化营商生态环境、硬化预算约束机制、化解金融风险,为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文/蔡恩泽 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本文标题:中国央行目前无需实施 资产购买操作背后的逻辑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