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记忆力 > 记忆力训练 > >

国际马拉松赛与军事效益和战地记者训练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英雄城市,激情唐马!”10月21日7时30分, 2018唐山国际马拉松赛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鸣枪开跑。

本届唐山国际马拉松参赛选手为10000人,其中马拉松3000人,半程马拉松3000人,“7·28纪念跑”4000人,除了国内选手,还吸引了来自蒙古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几内亚比绍等9个国家的14名外籍选手参赛。赛道起点均为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7·28纪念跑终点设在唐山市体育公园,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终点设在抗震纪念碑广场。马拉松赛道途经体育公园、唐山大地震影视基地等唐山著名景点和建筑,尽展城市之美。

经过一番激烈追逐,三名男子分别以2小时41分27秒、2小时41分51秒、2小时42分55秒的成绩获马拉松男子组前三名,三名女子分别以3小时4分6秒、3小时6分51秒、3小时12分26秒的成绩获马拉松女子组前三名。作为业余参赛队员,我以净计时成绩3小时45分44秒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在收获完赛快乐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军事效益战地记者实战化训练的相关思考。

一、唐马赛事注入英雄元素:运动员无形中接受国防教育洗礼,“马拉松赛道成了老兵们的party!”

唐山乃冀东一工业重镇,不幸于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

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20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没有使这座夷成废墟的城市倒下。

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这样记述道:“……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虚建房,功高盖世。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

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纪念碑广场内,由 4根相互独立的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高 1.5米处,为 8 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在碑身高 8.5米处镶有一块长 3.86米、宽 1.6米的不锈钢匾额,上刻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

“唐山抗震纪念碑是我们唐山最神圣的标志!” 20日上午领取参赛物品后,我按过去参赛惯例到这里“踩点”时,一名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我,将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点和终点选在纪念碑广场,为的是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品味这座英雄城市的坚贞不屈,感悟当年救灾的解放军和医务人员与时间赛跑的别样艰辛。

唐马将主题定为“英雄城市,激情唐马”,并选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鸣枪开跑,给赛事注入英雄元素,让运动员无形中接受国防教育洗礼,可谓匠心独运!

很多和我一样来“踩点”的人,都对唐山国际马拉松赛的这一创意“叫好”,争先恐后在纪念碑前留影,在遍布广场周围的以“英雄”“拼搏”为主题的“马拉松姓名墙”和宣传画旁驻足。其中,打着“中国老兵”“老兵跑团”旗子或布标的老兵们最抢眼,有的即便没展示与军人相关的标志,但“军味”却“写”在他们的言行中,合影时庄重、严肃,有的更是整齐列队,引来群众阵阵赞扬声。

21日6时,我提前来到起跑点。当天的唐山,一扫昨日冷风细雨的样子,天气预报的气温是6至17摄氏度,正适合比赛。

秋风轻轻起,欢呼催人跑。7时30分,发令枪一响,我紧随大部队一起冲了出去。前5公里始终保持每公里5分钟的配速奔跑,半程用时1小时46分。沿途秋风萧瑟,冰冷刺骨的寒风吹落的树叶,不时地扑在身上。

尽管前20公里一路逆风,那风吹草木所发出的声音,却时常被充满浓浓“军味”的声音盖住。“中国老兵”“老兵跑团”的老兵们,中途不时喊起“一二三四”口令,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劲,赛道仿佛成了队列训练场,紧张的气氛中活力陡增;有的老兵把随声听固定在腰间,一路播放军歌,不时还播放冲锋号,让人热血沸腾;有个老兵还唱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结果“向前!向前!向前!”才一出口,周围的人不约而同地伴着节拍高歌“合唱”。

受老兵们的影响,很多人加入到了老兵的阵容中……

“太棒了!你已经成功征服了半程马拉松,加油!”在我的手机报出这一信息时,右侧一个身影一下吸引了我。这是一个约1.8米的男子,头发花白,与周围人比,年龄明显偏大,但却步伐稳健,身板挺直,跑姿全然就是军人的标准姿势。我俩并排前行,不时互喊“加油”。

真是心有灵犀。我俩几乎是同时准备补给。看他一时没掏出盐丸,我便将我的分一粒给他。互动中,我们几乎同时问“你是军人出身?”

就这样,我们边跑边交谈起来。俩人的配速保持在每公里5分14秒左右。按照马拉松运动原理,行进中能正常交谈,说明配速是合理的。他有几分自信地对我说:“比起你,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兵!”他告诉我,他1968年入伍,服役3年后退伍在一个化工厂工作,退休快10年了。由于当年在部队养成的每天出操的习惯一直未改,几十年来早起跑步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工作时,厂里常让他负责员工的军事训练,执行什么急难险重任务,也总让他带队。近年,随着马拉松“热”,他已跑了3个全马、10余个半马。“我能有今天的精神状态,与当过兵有很大关系。此次参赛,主要是受主办方‘英雄城市,激情唐马’主题宣传的影响。算是找点当兵的感觉吧!”说这话时,他显得很激动。

“我们也是冲着这个主题宣传来的!”旁边两个穿着“中国老兵”服装的运动员接上了话茬,“很怀念当兵的时光,在马拉松赛道上,仿佛回到了训练场!”这两个老兵都是1996年入伍的,退伍后正赶上马拉松“热”,于是把跑步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都参加过多次全马比赛,成绩均在3小时40分左右。我们4人不约而同排成两列纵队,伴着周围不时响起的军歌,不知不觉跑了三四公里。

“一看就是当兵的出身!”“马拉松赛道成了老兵们的party!”我听到路边的观众这样评价。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对眼前的情景,感觉实在是太过美妙,军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马拉松“热”后的冷思考:通过提高赛事组织水平来推广城市品牌形象,拉动当地经济的同时,挖掘马拉松蕴含的巨大军事效益,利国利民


本文标题:国际马拉松赛与军事效益和战地记者训练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