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生活课堂 > 安全知识 > 灾害防范知识 > >

迟一分钟抢救死亡率上升3% 遇突发灾难自救互救更有效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蓝豹队员给小学生上安全教育课。

蓝豹队员给小学生上安全教育课。

救援队向居民演示急救技巧。

救援队向居民演示急救技巧。

现时普通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教育知识。

现时普通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教育知识。

天津812爆炸事故发生后,教育界反思自救互救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

8月12日晚上,天津滨海新区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爆炸威力波及周围民居,造成大量伤亡。广州的90后大学生小渝在震惊惋惜的同时,意识到,如果这样的突发危险来临,他并不知道要怎么做,该如何自救,又如何互救。

去年,暨南大学流行病学研究室以全市1400名大学生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需求调查》,结果发现,近九成大学生对地震之外的自救互救知识,呈现比较强烈的需求。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系主任卢文刚表示,教育界应趁天津爆炸事件,对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内容及课程设置进行反思。

一分钟救人,就能救更多人

像小渝一样,灾难发生后,再来关注知识科普的市民其实还有很多。血的教训再次唤醒人们,面对意外,面对天灾人祸,应该学会应急处理,不但能自救,有时候甚至会救人一命。

事实上,在以往国内外历次地震灾害中,灾区和附近的居民以及组织有序的志愿者们才是救援的主要力量。不少科普应急知识的手册也呼吁互助救助,而非“等待救援”。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川县完全沦为废墟、与外界隔绝,救灾中90%的志愿者均来自相邻市县。一些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紧急救援从工业革命开始并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大多数人具有很强的紧急救援服务需求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研究应急突发事件的学者和医护人员一直都十分强调加强市民的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南方医科大学灾害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奇林教授介绍:“在灾难事故现场,尤其是急危重症伤者,如果能够在专业人士到达前的黄金十分钟内获得急救,存活率将大大提高,这需要靠同在现场的普通老百姓或志愿者。为此,强调更多市民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

然而,让李奇林担忧的是,大城市急救体系反应经常超过十分钟,救护车或警车到达现场时,已经错过了紧急的救援时机。“之所以提倡民众自救互救,为官方救援人员到达前争取时间,最终目的是为了保存一个具有良好脑功能的成活体。大量抢救经验得知,在现场每推迟1分钟抢救,病人的死亡率就上升3%。”为此,在灾难、意外发生时,现场十分钟内公众的自救、互救与专业救护同等重要,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互救是不可替代的独立救治环节。

目前自救互救知识范围太窄

减灾避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主题,近年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频发,每年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尽管我国从多种途径入手逐渐加强对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但由于起步晚、人口基数大,自救互救的普及率仍然比较低。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民间也掀起了防震减灾的知识普及热潮。

然而对市民来说,只科普防震知识及传统的水灾火灾防范,是不够的。去年,暨南大学流行病学研究室以全市1400名大学生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需求调查》,结果发现,近九成(89.7%)大学生对地震之外的自救互救知识,呈现比较强烈的需求。但过往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集中在地震、火灾等常见灾害方面,对于如核辐射、泥石流、化学品爆炸等不常见的灾害自救互救知识,却普及得较少。天津“8·12”爆炸火灾事件,正是灾害中我们接触较少的一类。

“上海某区一项对12000名市民的调查显示,面临突发事件需安全急救时,74%的人选择报警,18.4%的人大声呼救,96.3%的市民把救人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李奇林教授说起这组数据时,表情和语气十分凝重——“天津的爆炸事件发生后,我就在心里问,广州的市民在救援力量到达前,能淡定地应对危机吗?”

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小渝才知道,在类似的爆炸中自救互救非常有讲究,例如要往上风处逃跑,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千万不能围观,一是防止次生的爆炸伤害,二来围观会堵塞救生通道,酿成践踏。如果自己没有救援的技术和经验,第一时间远离现场,就是对救援的最大贡献。然而这些在科普课堂上都比较少提及。

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系主任卢文刚针对《调查》分析指出,“除了地震、火灾、水灾等知识的宣传基本饱和外,其余方面的知识均未达到大学生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我们不断更新和调整自救互救的知识内容。”卢文刚表示,教育界应趁天津爆炸事件,对普及内容及课程设置进行反思。

我国急救教育普及远远不够

我国的自救互救知识普及,除了范围局限外,在教育的普及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发达国家,每3-5人中就有1人熟知以急救为主的自救互救知识教育。在荷兰,10岁的儿童就开始接受急救知识教育,瑞士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识培训。

然而,我国内地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却十分低下。中山大学急救志愿服务队曾经走进中小学校为学生们讲解急救知识,在队长张恒的印象中,中小学生的急救知识技能极为缺乏。“有关自救互救、急救知识的课程基本上属于 第二课堂 ,相对于语数英等主科课程,很多学校根本不重视。我们跟一些学生了解过,急救常识、地震来了如何避险等,基本都从电视上看来。”

为了提高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今年7月,广州市红十字会与中山医学院联合创建了广州市红十字会应急培训中山医学院基地,向社会普及一些平常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以及自救互救过程中遇到的急救技巧,比如防溺水、防践踏、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意外事故发生时怎么办及现场救护处理等,还有在日常生活运动中遇到损伤时如何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以及受伤后搬运等。

本版采写 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严蓉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迟一分钟抢救死亡率上升3% 遇突发灾难自救互救更有效)


本文标题:迟一分钟抢救死亡率上升3% 遇突发灾难自救互救更有效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