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哲学 > 中国哲学 > >

当今的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2018年8月8日至10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国际哲学形上学协会(ISM)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联合举办了“超越比较——当今的中国哲学”(Beyond Comparisons: Chinese Philosophy Today)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罗思文(Henry Rosemont Jr.)、安乐哲(Roger Ames)和杨国荣三位教授的哲学思想。会议的工作语言为英语。

当今的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超越比较——当今的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郁振华教授主持开幕式,杨国荣教授和安乐哲教授分别致辞。
杨国荣教授首先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关切的中心问题,即“如何做哲学”。无论是超越比较或运用比较的视角,做哲学始终包含了两个必不可少的面向:史与思。从历史的视角,哲学研究并非“前无古人”,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任何新的哲学建构都建立在以往哲学提出的问题或积累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史的阶段,而要以创造性的思维,从理论的视角构建我们的思想资源,对古老的问题做出新的解答或提出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概念,给出系统的哲学思考。历史的分析与理论的阐发彼此相融难分。在我们的理论研究中又涉及如何面对不同的哲学传统,以及同一哲学传统内部的分化。理解在同一传统内部不同的哲学倾向,有助于我们把握哲学研究中的不同视域和进路;对于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中形成的哲学传统,问题则涉及以开放的心态、多元的视野,运用其中的思想资源。此次“超越比较”研讨会,既以上述方面为主要关切之点,也有助于从以上方面推进哲学研究。

当今的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国荣教授首先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关切的中心问题,即“如何做哲学”。
安乐哲教授发表致辞中说到,自己在《东西方哲学》杂志担任了三十年主编,罗思文教授也曾担任这本杂志的书评编辑二十多年,而他常常想的是,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需要说“东方和西方”,这本杂志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而歇业。安乐哲教授说,我们惯用地缘的标准来界定哲学,然而比较哲学的观念并不是一个自然的术语,哲学就是哲学本身,哲学没有地缘的边界,边界只会限制哲学之思。如杨国荣教授指出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推进“后比较哲学”的观念。安乐哲教授深情地说道,罗思文教授的夫人、女儿以及孙辈们也来到了会场。中国的传统始于家庭,社会和政治的秩序也植根于家族,而把他和罗思文引向中国传统的正是家庭作为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念。这一点在他18岁时第一次来到中国香港时就深有体会。安乐哲教授说道,如果不领会家庭观念的核心地位,就无法理解中国传统。这些人的生活以最好的方式反映了这个传统(家庭的传统)意味着什么。所以,“在此,杨国荣教授代表主人,我代表客人,但我们都代表每个人。我们就像家庭的一分子,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儒,是一个致力于以(儒家)文化来面对彻底改变的世界和文化秩序的社会阶层。” 安乐哲教授提出“世界儒学”来描绘当今儒家的图景。儒学是内在于文化的、而不是外在的跨文化间的哲学传统。这可以说是“超越”的另一层意思。

当今的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安乐哲教授提出“世界儒学”来描绘当今儒家的图景。

第一天的会议是纪念研讨已故美国哲学家罗思文教授。罗思文夫人(Joann Rosemont)首先代表其家族作了温情而动人的发言,向我们讲诉了罗思文教授颇为传奇和浪漫的故事,以及他是如何走上儒学之路的。

当今的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已故美国哲学家罗思文教授的夫人Joann Rosemont讲诉了罗思文教授是如何走上儒学之路的。
第1场分组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德安博(Paul D’Ambrosio)副教授、澳门大学梅勒(Hans-Georg Moeller)教授分别发言。
德安博副教授发言题为“做好人和当坏蛋:论罗思文”(Being Nice and Being a Badass: On Henry Rosemont)。在他看来,罗思文教授非常诚恳,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他并不是“好好先生”,他毫不讳言自己真实的想法。如倪培民教授在讨论中说的,这是和孔子所说没有原则的“乡愿”截然相反的人格。德安博副教授进一步讨论了罗思文教授《反对个人主义》(Against Individualism)一书。他指出,儒家对个人主义的反思和社群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之间实际上并非完全不同,儒家的角色伦理和社群主义观点当然各有侧重,但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回应和儒家角色伦理在人格观、道德观或伦理观上有许多共通之处。
梅勒教授报告题为“作为屠龙者的罗思文”(Henry, The Dragon Slayer)。如所周知,“龙”在西方语境中代表着恶。“屠龙”之语出自罗思文教授的个人通信,他曾写道,“我要杀死潜伏在现当代西方道德、政治、社会哲学深处的龙……我要做的是驱逐那伪装成哲学、以个人主义的名义隐藏着为自私和贪婪辩护的意识形态的幽灵。”梅勒教授说,罗思文他没有诉诸暴力,而是用儒家式的“轻声细语”(whisper)就很好地驯服了“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龙。他指出,罗思文教授《反对个人主义》一书是对当今儒家哲学充满激情、意味深长的真诚论述,向我们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种古老的角色伦理,它是诊断现代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

当今的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德安博(Paul D’Ambrosio)副教授与澳门大学梅勒(Hans-Georg Moeller)教授
第2场分组讨论由科尔比学院江文思(Jim Behuniak)副教授、摩根州立大学克罗斯比(Joanna Crosby)副教授先后发言。
江文思副教授的发言题为“真诚作为哲学的颠覆:罗思文与比较哲学”(Honesty as Philosophical Subversion: Henry Rosemont, Jr. and Comparative Philosophy)。罗思文教授对他而言最铭心之处就是他的真诚:一种毫无保留的智性的诚恳。罗思文教授不仅自身有着这样的品格,而且他也以此为榜样来要求他的学生。“当我还在读研究生时,我第一次见到罗思文,就对他的印象从未改变。这是一位对自己所相信的和在意的事情没有任何幻想的学者。”
克罗斯比副教授做了题为“儒家角色伦理——致敬罗思文教授”(Confucian Role Ethics: Honoring the Legacy of Henry Rosemont Jr.)的发言。报告从西方伦理与政治的角度切入,追溯了古希腊的思想源头,以及面对亚里士多德、康德和密尔“三巨头”,如何吸收和发扬儒家的思想对于西方个人主义做出回应。

本文标题:当今的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