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范文 > 其他范文 > 评语大全 > 论文评语 > >

[学子论文]微博媒介批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摘要:媒介批评,是一种对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失范行为进行制约的机制。正是传媒业发展的需要促成了媒介批评的兴起,“微博+媒介批评”是一个亟待开拓的“蓝海新区”。本文指出微博媒介批评的不足表现在:情绪化语言多,意见片面,专业化水平需提高;深度不足,话题并不全面;意见不够突出,容易被冗余的信息埋没,不易保存;受“意见领袖”影响较大,用户批评的自觉性不够。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微博这一平台开展有效的媒介批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水平,提高媒体对微博媒介批评的重视程度,同时建立正规而专业的媒介批评机制,使媒介批评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网络 微博 媒介批评 公众

近年来,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快速发展。但伴随大众传媒同时出现的还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以及新闻低俗化等消极的现象,此时媒介批评的现实意义也就脱颖而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到2011年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到2.5亿左右,比2010年增长将近3倍。媒体的监管者、媒体从业人员、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受众都可以利用微博这一工具方便的发言,对媒体行为进行及时、全面、直言不讳地批评。微博媒介批评也就此诞生,而且和其他网络媒介批评形式以及传统的媒介批评相比,呈现出一派新的传播面貌和特点。

1、微博媒介批评概述

20世纪90年代,媒介批评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虽然此后相关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关于媒介批评学科体系建设的尝试也在不断进行中。但媒介批评仍然是一个缺乏普遍接受的概念体系,各种版本的定义也有很多。如王君超所下的定义为:“媒介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评的过程。”[1]刘建明则指出“媒介批评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2]雷跃捷则认为将媒介批评对象局限于新闻传播媒介,表明研究者对媒介批评对象的理解偏于狭窄。他因此指出“所谓媒介批评,是指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思想,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大众传播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3]

这些是从不同角度对媒介批评的理解,由于“媒介”的内涵与外延的广泛性,学界并未就应当从哪些方面或层面进行媒介批评形成统一的认识。虽然各位学者持有不同的意见,但都在定义中涉及到媒介批评的标准、对象、任务等几个要素。既然使用“媒介批评”这一概念,应把所有大众传媒及传播内容的批评纳入研究对象,然而,如果囊括出版、报刊、广播、影视、网络、文艺刊物等大众媒体的评论,不能不由于研究对象的森罗万象而导致内容的东鳞西爪。因此,本文只好把研究视野收缩为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这一影响深远、规模最大的传播方阵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新闻报道产生的。根据以上学者对媒介批评的定义,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笔者将微博媒介批评界定为“媒介批评主体(政府官员、媒体从业者、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根据新闻传播理论,通过微博平台对大众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各种媒介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2、微博媒介批评存在的问题

微博诞生之后,便逐渐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和传统的媒介批评以及其他网络媒介批评形式相比,微博媒介批评虽然使媒介批评的参与度扩大,即时性和互动性都有所增强,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扩大了许多。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情绪化语言多,意见片面,专业化水平需提高

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多,在表达意见时使用不文明语言和情绪的肆意宣泄、观点偏激的批评日益泛滥。由于微博篇幅短小,往往只提出或强化观点而缺乏相应的论证,而情绪化的语言则可以在有限的字数中打动人,客观理性的意见却不能立即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样微博空间中的情绪化表达弥漫开来,理性的讨论和对话的空间相应地被压缩,极端的意见因为大范围的传播而更加极端,理性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信息被埋没。在虚拟社会中复杂的观点难以展开,扣帽子多于讨论,骂人多于说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形成理性的对话的氛围,不利于媒体和受众以及之间的对话交流。

微博将用户个人局限在某一圈子之内,对普通用户来说,关注的都是和自己有着相同或相近意见的用户,选择性极强。这样对立的意见就无法被用户接收到,这样进行媒介批评时看到的意见也呈现同一性,批评意见较为片面,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本来面目。而且群体意见会对个人的判断产生影响,个人在群体面前要面临着一定的信息压力,认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由此也就产生了趋同心理,希望与多数人的意见保持一致。在微博中表现为为了维护和关注对象之间的弱关系而认同他们的意见,因此很多情况下个人被迫接受多数人的意见。这和汉娜?阿伦特所描述的情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公共空间犹如在一剧场中,个人彼此争胜,把他最优异的言行表达给在场的其他人。”[4]不同群体间意见无法传达与沟通,造成对话和辩论无法展开,阻碍了媒介批评活动中应有的辩论与争鸣。

2.2、深度不足,话题并不全面

尽管微博平台极大地便利了媒介批评活动,但由于微博有字数的限制,微博文本呈现碎片化。媒介批评的表达很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感受,毫无连贯性可言的撞击与震惊以及蒙太奇式的拼贴。这些表达的多是浅层的意思。微博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论的窗口,微博用户“你一言我一语”,对某一具体事物发表意见。微博中的媒介批评有着各种声音,但这些批评性的言论也呈现出一种散乱的状态。由于微博可以通过手机这一移动媒体来登录。而“微博客所具有的消费功能主要体现为对由于生产意义带来的快感的消费”[5]。这就造成微博中的言说是平面的而非有深度的。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人们填补有限的空闲时间的一种挥霍性消费。微博中这样的媒介批评就显得深度不足。

另外,一些涉及深层次的议题和角度,比如社会批判、文化研究等角度,在微博中涉及的较少。对于广大微博用户来说,他们进行媒介批评主要从一些具体可感的角度切入,比如对《新闻联播》进行的批评、对虚假新闻进行的批评,涉及的话题相当有限。但“大众传媒所涉及的三个层面——文化层面、本体层面和现象层面,既是媒介批评的对象,也是媒介批评要关涉的内容。”[6]文化层面的媒介批评属于宏观意义上的批评,有一定的深度,比较适合于刊登在专业期刊上,在期刊上有一些宏观的媒介批评。而微博文本是碎片化浅层阅读的环境,这些有深度的宏观的内容不易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2.3、意见不够突出,容易被冗余的信息埋没,不易保存


本文标题:[学子论文]微博媒介批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