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演讲与口才 > 演讲技巧 > 演讲写作 > >

莫言还有勇气创作新的长篇小说吗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翻开5月6日的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上发表的著名作家莫言的一篇散文《朗读与呐喊》跃入眼帘。这篇洋洋洒洒5000字的散文,一如其既有风格,粗犷,幽默,描写人物寥寥数笔就呼之欲出,显示了大作家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在我的印象里,这是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发表的第二篇散文作品(不计其演讲、报告之类的作品)。这两篇作品都发表在“笔会”上,从版面编排可以看出,两篇散文都是应“笔会”编辑潘向黎之邀而创作的。潘向黎是一位很有才情的散文作家,她在这方面的成就,按我的看法只在莫言之上而不在其下,由她向莫言约稿,大作家乖乖回到书桌潜心写作,自不在话下。

  莫言是一位以琳琅满目的长篇小说作品而闻名并且立世的,他因此而获得了茅奖和诺奖。莫言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文坛以后,创作发表了11部长篇小说,虽然并不是篇篇珠玑,但其中的《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丰乳肥臀》《蛙》等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莫言在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同时代作家中都能名列第一方阵,他获得茅奖和诺奖可说是实至名归。

  但让读者不满足的是,莫言自5年前获得世界级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作家捧回这座“奖杯”以后,却再无长篇小说新作问世,他迄今为止的最后一部长篇作品《蛙》,首发至今也有8年了。从198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享誉文坛,到2009年发表《蛙》,在21年的时间里,莫言每隔两三年就有一部新作问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状态。何以在连续收获了两项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奖项以后,他反而陷入了沉寂呢?以至时隔多年以后,读者只能以他的一两篇散文作品来满足对一位重量级作家的渴求。

  就目前来看,认为莫言已经停止了长篇小说创作,尚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但令人担忧的是,回顾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的历史,获奖作家在获奖后很少再有力作问世却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诺奖病”。不过,大多数作家在获奖时年事已高,有的甚至在获奖前多年早已封笔,因此对这种情况尚可理解。但莫言不是这样,他获诺奖时刚满60岁,正在创作高峰期,一个擅长于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不应该将自己的创作生涯结束在这个年龄段上。我国另一位与莫言同时代的重量级作家贾平凹尽管与其年龄相仿,但近年仍笔耕不辍,几乎每一年都有长篇新作问世,而且作品大多能够受到读者的称道。将这两位作家相比较,我更愿意把更多的尊敬送给贾平凹。

  莫言在获奖以后,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演讲、题词等,也许多了一些,这确实会牵扯作家的精力。但我以为这并不是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出现长达8年“空窗期”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莫言在获奖以后,很可能因为担心新作问世后不能让读者满意,甚至被批评与其获奖作家的身份不配,因此而丢失了以往的勇气。鸟儿的翅膀在被缚上黄金以后,就再也飞不高了,莫言是不是也患上了“诺奖病”,没有勇气再向钟爱他的读者奉献长篇小说新作了呢?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中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损失。

  去年9月,莫言在兰州的一场活动中曾这样分析自己:“爱故乡又恨故乡,恋故乡又怨故乡,这在《红高粱》中非常直白的、强烈的、狂妄的表现出来。现在再让我写,肯定不会这么写了。”莫言嫌弃了自己曾经的“狂妄”,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但是,未来的莫言,是不是将成为一个演讲家、书法家,而不再是作家?如果确是如此,那么他偶尔发表一两篇散文作品,只能算是到文坛的一番友情客串了。周俊生


本文标题:莫言还有勇气创作新的长篇小说吗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