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范文 > 报告总结 > 社会实践 > >

周文彰:向实践学习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听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感到很高兴,也很愉快。因为,你们充分肯定了行动学习法的新颖和有效,并表示了很大的热情,你们充分肯定了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学安排、教学实施、组织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

行动学习法首先是一个崭新的学习法,它创始于1940年,传到中国很晚,国家行政学院运用这种方法培训学员也是近几年的事,目前还只限于在东北地区试点;第二,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它是让参训学员参加一个具体项目,然后利用集体的智慧,在干中学,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从不明确到明确,从不了解到了解,从问题到解决问题。第三,它是一个费神的方法,它不像在校集中培训,无论是听讲座,还是参与案例式、论坛式教学,都没有行动学习法这么困难。因为集中学习后,承担学习安排的组织者主要不是老师,不是班主任,而是各个小组的组长和学员,行动学习法因此要费神费力得多。这也是对各位学员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的考验。

行动学习法要大力推广。第一,国家行政学院要推广,要和更多的省市区加强联系,多在几个省市区推广;第二,学员们回到各个单位之后要成为酵母,在本省大面积推广这种学习方法,来解决医疗保障的难题、城乡统筹难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题、留守儿童问题、征地拆迁问题、干群关系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用行动学习法来探索,用你们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取得的经验再去推广应用。

在你们结束第一阶段的学习、即将进入下一阶段的时候,我送你们一句话,叫做向实践学习。

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提出了“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这三个“向”,全面概括了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习的途径和学习的方法。今天和我们这个班的主题有关,我单挑选了“向实践学习”,作为学院临别赠言送给大家。

为什么要向实践学习?

首先,实践有真知。我们做领导干部,我们做各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有知识,而且是各方面的知识。列宁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而实践就有真知,一切真正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其次,实践有实情。我们领导工作和担负其他各种工作,一定要了解情况,而且是要了解真实的情况,真实的情况当然来自实践,他不可能来自头脑,道听途说也不可靠。比如改革的情况、发展的情况、社会管理情况、民生情况,这些都要从实践中去了解去把握,人民群主的幸福感,幸福程度,他们的疾苦,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呼声,这些实情也只能在实践中得到。

第三,实践出方法。我们做领导工作,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处理实情,方法及其重要。方法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非常强调的,方法对头,问题就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方法不对头,有的问题不仅不能解决,甚至效果更差,状况可能恶化,而方法都是实践当中来的,他的源头都来自实践,并且实践当中不断有新方法出现,比如发展经济的方法、解决纠纷的方法、管理治安的方法、互帮互助的方法。

第四,实践有创新。做任何事情,做任何工作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成为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我们国家的生命的源泉,党中央尤其希望各级党和政府、各位领导都要创新的工作:改革创新、开放创新、解决民生问题创新、发展经济问题创新,很多创新都是在实践当中而不是在机关当中产生的。比如安徽小岗村创造了农村大包干,从而推动了全国的改革;比如华西村,创造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型。从困境中求发展,许多单位创出了新路,文化体制改革都是从基层的文化单位给逼出来的,所以实践给我们提出了层出不穷的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思路。

最后,实践有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吸取了教训,也就学到了经验。昨天晚上的讲座,教授讲到,应该感谢前人,哪些中药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只能外用,都是前人汲取教训的结果,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才知道螃蟹好吃,蜘蛛不能吃,蜘蛛不能吃就是教训。我们到实践当中去,就可以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怎么处理就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吸取了这些教训,就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避免重蹈覆辙。所以,我们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成为学习型个人,一定要向实践学习。

“实践”,向实践学习的“实践”,在这里有三重角色。一是学习对象,实践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要成为实践的学生,老老实实拜实践为师,向实践学习。第二是学习的途径,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在干中来学习,在行动中学习。第三是学习的场所,与在学校学习不同,向实践学习是在实践这样的环境当中去完成学习的任务,去实现我们的学习目的。我讲的向实践学习,大体上是这三重角色的综合体,向实践学习,既包含我们的学习的对象,又包含学习途径和场所。我们长期在机关、在学校工作的人,尤其要走出高楼深院,到火热的实践当中去学习。

如果我们重温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基本原理,会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向实践学习这句话。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在认识当中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头脑固有的吗?不是,是人从实践中来的。一切知识,包括书本知识,也就是间接知识,都是从实践发源的,离开实践的知识是不存在的,是没有的。第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我们为什么要去认识世界,这么辛辛苦苦去认识世界,包括解剖动植物的生理结构,探索宇宙的奥秘,寻找新材料,新能源,全是实践的推动,全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现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逼得我们去开发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源。这次金融危机的沉痛,逼得我们去探索世界金融管理的新体制,新格局。实践是一切认识的动力。人们无止无尽的认识的冲动、学习的愿望,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为什么要认识世界,探索宇宙的奥秘,为什么要去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体制,为什么要探索政府职能到底有哪些,怎样去履行职能,都是为了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建立和谐社会这样的目的。最后,实践是认识的标准。人的认识是不是具有真理性,以及真理性的含量是多少,都不可能对照书本来检验,也不能依哪个人来说是对的还是错的,归根结底要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三十多年前就推倒了我们全党思想解放的障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的检验,使我们认识到要从毛泽东思想阶段发展到邓小平理论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现在到科学发展观阶段,而且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向前推进。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向实践学习的自觉性。


本文标题:周文彰:向实践学习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实践”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