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化 > 传统文化 > >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原标题: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与本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核心价值密切相关。在中国,世代古圣先贤创造的各种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汇集成流传千载的传统文化,如贵民崇礼——民为邦本、以礼为治,礼法合治——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和合以求——贵和尚中、和而不同,治国先治吏——居安思危、改易更化,不仅缔造了历史悠久、璀璨瑰丽的中华文化,真正左右着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深深影响着中国国民性的形成、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耦合、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令中国历经朝代更迭、外国入侵仍巍然屹立,而且蕴藏其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深深内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撑。正因如此,在国家治理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协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便具有了现实意义和现实可能。

践行以德修身,提升全民素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形见绌,国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缺乏渐渐显露,面对各种压力精神空虚心理焦躁,国民精神、全民素养整体不高。崇高的品格是提升全民素养的基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着重的修身、肯定人的道德品格,其中蕴含的为人之道正是提升国人品格的良药,针对不同的群体,全体国民均重修“孝”,领导干部重在修“廉”,街坊邻里重在修“和”,服务行业重在修“仁”,劳动者重在修“勤”,商人巨贾重在修“诚”,修身重点不一而足,如此提升全民为人素养,浓厚明礼诚信氛围,弘扬良好社会风尚,可以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支撑。

传承家训文化,塑建家道家风。家庭是每一个个体成长的摇篮,是国家和社会的组成细胞及基本单位,家庭稳定关乎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关乎子孙后代成长。家训作为家道家风的文字凝练,是家庭内部父母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呈现着中华民族端蒙养、重家教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文化堪称中国人的“精神门楣”,不仅体现出自觉的文化追求,更是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一种教诲。传承家训文化,提炼家训家规,令每个家庭关注家道家风、应世经务,遵法尊祖、孝亲睦邻、修身齐家,明德励志、端心诲戒、劝勤勉学,将家训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和行为规范,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动单元。

培育乡贤睦邻,引领自治乡风。现代城市化进程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传统的社会纽带日趋松弛,日渐原子化的个人和家庭在社会中不免迷惘。如何让个人和家庭重新融入社群,令基层社会黏合聚力,乡贤睦邻为其中关键。自古以来,乡贤大多饱读诗书、慧贤豁达、德高望重,启蒙教化、造福桑梓、守望相邻,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乡贤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植根于母土的乡贤文化,培育现代乡贤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精英领袖,不仅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基层社会架构,养成乡民情感联络的纽带,而且引导道德价值取向、规范约束行动行为,实现社会贤达与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形成文明民主、自下而上、积极主动的自治乡风,弥合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断层,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

建构生活共同体,锤炼社区精神。如果说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共同体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宗族村落,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共同体则是地域特点突出的社区。宗族共同体重视祭祀、教化、族谱、族规,重视发挥文化传统的强大内在力量,协力自治、休戚与共、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社区,激活民众的主体作用,锤炼其社区精神,调动其正向能量,发挥其自治能力,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基础。前提除却转变政府职能以提供社区自治空间、发扬基层民主以激发社区自治动力、培育乡贤精英以引领社区自治实践、扩大深入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最核心的莫过于锤炼社区精神、涵养社区文化。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中,锤炼社区精神,形成“人人都是社区人”的自觉意识,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才能实现社区文化认同,才能真正扩大社区参与,令社会每一个个体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己任,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兼修德法扬清荡浊,净化优化政治生态。历史治世的实践表明,吏治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治世兴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文化资源,不仅铭刻于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之间,更是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的重要依托。早在西周,便有“以德配天”“明德慎刑”,孔子继承之并发展为以“为政以德”“为官以德”为主要观点的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成为儒家理想中的政治生态。然,“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以“法治”为政治生态安全的基石,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借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文化,兼修德法,以立德修身提升个人修养、以反腐高压营造法治氛围,标本兼治扬清吏治,净化优化政治生态,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吏治支撑。

助力公益事业,传递慈善正能量。公益事业,即公共利益事业。作为国家存在的正当性理由,公共利益在现代备受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内涵悠久丰富的邻里互助、公益慈善的传统。儒家五经之首《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孔子缔造以“仁”为核心的“仁爱”理论、大同思想;孟子提出“以民为本”、性善论。《道德经》云:“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加之佛教教义里的慈悲观、因缘业报和修缮方式说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于公益慈善的重要思想。助力公益慈善不是一种道德负担,而是一种理性追求,是与责任义务相对应的一种守望互助的思想境界,亦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本文标题: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