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哲学 > 科技哲学 > >

铸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之路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立时代之潮头、感国运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立德立言、建言献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增强时代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话语权意识,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时代问题视域下拓展创新视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掘创新资源,立足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汲取创新养分,立足学科交流融合激发创新思维。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繁荣发展;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实践;学术

作者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弘扬时代精神的迫切需要。对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立时代之潮头、感国运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立德立言、建言献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增强时代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话语权意识,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树立时代意识。古人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些伟大实践给我们的理论创造和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广阔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思想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站在时代的潮头、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解答时代提出的问题,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锤炼问题意识。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才能把我们各项事业向前推进。特别是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问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贡献智慧,勤于钻研,提出良策妙方。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高扬创新意识。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时代问题视域下拓展创新视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掘创新资源,立足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汲取创新养分,立足学科交流融合激发创新思维,不断挖掘新素材、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开辟新思路、构建新理论,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永葆哲学社会科学的旺盛生命力。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贯穿宗旨意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做学问、谋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这是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强调话语权意识。话语是交流的媒介,也是权力的表征。话语权背后是地位、实力的角逐,也是利益与意识形态的竞争。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感染力,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建设。无论是讲述中国故事还是解决中国问题,无论是阐发中国道路还是梳理中国经验,都需要中国学术、中国表达和中国声音。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既要立足本土又要借鉴外国,既要接续传统又要观照当下,既要言之成理又要持之有据。唯有通过易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才能更好地阐释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摆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两难境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不断总结、提炼、升华出新理念、新思想、新表达,从而为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贡献强大力量。


本文标题:铸就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之路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科技哲学”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