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脑力倍增 > 右脑开发 > >

最强大脑魏坤琳:“右脑开发”是经典谬误 不赞成太早留学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毕方圆】科学育儿是众多家长追求的教育方式,可是如何做到“科学”,很多人不得而知。在《最强大脑》科学评审魏坤琳看来,科学育儿要从了解脑科学做起。除了电视红人、育儿专家,人称“Dr.魏”的魏坤琳还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爱贝睿儿童实验室主任,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Dr.魏详谈了自己的“科学育儿观”。

最强大脑魏坤琳:“右脑开发”是经典谬误 不赞成太早留学

《最强大脑》科学评审魏坤琳(“Dr.魏”)

脑科学对育儿大有裨益

环球时报:您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最强大脑》的科学评审,很多人没想到您还是育儿专家。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育儿科学的?

魏坤琳:真正对育儿理念萌发兴趣,肯定是做了父亲之后。我是研究大脑的,所在的学院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尽管我知道很多脑科学知识,但做了父亲后,发现自己还是有点不知所措。在向父母、育儿书籍、早教机构求教无果的情况下,我只好跟我的科学家朋友们一起来研究,从2015年开始创办了一个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爱贝睿,希望把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带给千家万户。

环球时报:脑科学对育儿有什么帮助?可以举例说明吗?

魏坤琳:很多孩子喜欢赖床,我女儿也是。以前,长辈劝孩子起床,一般会说:“要起床啦,起来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出去玩。”但孩子还是不想起。为什么?因为,“起床”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缺乏动机的事,而后面跟着一串动作——洗脸、吃饭、出去玩,都和孩子“当下该做的事”关系不大。换句话说,给孩子的指令不够清晰。

我会站在床的另一边说:“宝宝,滚过来,到爸爸这边来!”孩子就会开心地打个滚儿,也就起来了。做大脑神经研究的人都知道,对大脑来说,动作(action)和行动(movement)复杂程度不同。动作是最小的控制单位,而行动则可能有一系列动作,且需要比较清晰的目标和一系列计划。幼儿的大脑目标感不强,无法对“行动”的指令快速回应。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最好能帮他们把目标拆解开,给出立即可以做的具体动作,比如“滚过来”。

“右脑开发”是经典谬误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当前人们的育儿观念有哪些误区?

魏坤琳:现在很多育儿书里给出的很多理论或方法,大多还基于国外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而在我这个搞脑科学、认知科学的人来看,这些知识早应该被淘汰了。如果只是一些落后的观点方法也就罢了,一些书上讲的,看上去是某国外教授、权威育儿专家提出来的,但查下文献就会发现,其实是一些商家为了兜售自己的理念,篡改、曲解、恶意夸大原有的科学实验结果。

最经典的谬误之一就是“右脑开发”。一些机构为了销售课程,宣称左脑管逻辑、分析、理智,右脑管创造、想象、艺术,所以,左右脑要分开专门训练。但事实上,这几十年的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无论是逻辑、分析,还是创造、艺术,都是整个大脑协作的结果。

再比如,一些商家刻意强调某些能力的培养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事实上,科学家不说“关键期”,而是用“敏感期”这个概念来描述孩子最有利的发展期。而且敏感期的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比如就口语来说,并不是某些机构鼓吹的2-3岁,而是可以到7岁。

环球时报:现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您有什么建议?

魏坤琳:很多人都误以为,只要在家里放满书,孩子就会自动喜欢上看书,阅读能力就会变强。可是,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只是给孩子书,其实帮助不大,关键在于家长跟孩子有没有互动阅读。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者曾对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做了个实验,把86个小朋友分为3组,一组互动阅读,一组不互动的阅读,还有一组没有接受任何实验干预,结果发现,互动阅读那组的孩子们阅读能力提升最大。

跟孩子互动阅读有三个关键点:第一,问孩子问题;第二,跟着孩子的兴趣走;第三,把阅读变成游戏。

不赞成太早出去留学

环球时报:现在留学越来越低龄化,从脑科学角度看,条件允许的话,多大出国合适?

魏坤琳:认知科学有些成果对此有启发。正常人的大脑前额叶部分是20多岁才完全成熟,这部分大脑和我们的理性思考、执行控制、抑制冲动等有关。青少年的这部分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所以青少年容易冲动,喜欢冒险,做事情没有条理。这也是我不太赞成中学就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原因。这个阶段小孩子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都没定型,家庭和父母陪伴能帮助他度过这段最困惑、最困难的时期。

什么年龄出国合适,因人而异。有些孩子从小就能自律,能自己安排时间,自主管理生活,做事不冲动,当然可以早点出去留学。如果小孩在自我管理等方面比较落后,就要晚一点出国。我见过不少小留学生在国外无法跟上学习,也没有人监督,结果放任自流,甚至沾染上坏习惯。家长不要以为花钱送去国外就是对孩子好,如果孩子还没准备好,让他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环球时报:您曾在美国留学过,以您的留学经历看,中国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需要加强?

魏坤琳:现在的中国学生素质比我们当年要全面一些,视野更宽,见识也挺多。但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中国学生需要有选择性地沉下心来学习,去真正理解、而不是满足于浅薄地了解一些知识。第二是要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三是保持好奇心,保持探究世界本源的动力。要做个终身学习者,在掌握了足够多知识的基础上,独立而具有批判式思维地去思考。


本文标题:最强大脑魏坤琳:“右脑开发”是经典谬误 不赞成太早留学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