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电脑教程 > 工具软件 > 图像处理 > CAD教程 > 电气设计 > >

141个人才和团队入选本市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图)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为了支持本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使本市有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进入到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日前市科委确定,101名科技创新人才和40个创新团队入选本市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并获得四类人才称号。包括:南开大学方勇纯等20人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南开大学郭东升等40人入选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天津汉瑞药业有限公司严洁等41人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天津大学练继建带领的“重大水利工程安全与防灾创新团队”等40个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优化政策环境,培育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此次入选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侧重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优秀人才侧重具有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发内容具有重要创新前景的青年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均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所从事科研工作均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并承担了国家和市级重大科研项目或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其创新成果可在未来三年内实现转化或取得重大突破。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名单及简介:

主要业绩

方勇纯,2003年自美国大学引进至南开大学,近5年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重点、基金委仪器专项等研究项目,论文近5年被引用1012次。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

主要业绩

张学礼,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天津市“千人计划”。承担973、863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4篇,被引用322次;申请6项PCT专利,14项中国专利。

主要业绩

巩金龙,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FRSC)。主要从事多相催化应用基础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被引用1700余次;申请美国、中国发明专利28项,其中6项已获授权。

主要业绩

张民,长期从事食品原料及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6项;主持获得省级科技鉴定成果2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共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2篇。

主要业绩

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EI收录40多篇。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主要业绩

王天友,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5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各1项;发表国际期刊文章29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

主要业绩

胡明列,天津大学教授,发表SCI收录论文115篇。主持973计划课题、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技术入选2008年度“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9年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主要业绩

杨全红,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碳纳米结构的界面组装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发表SCI论文90余篇,引用2500余次。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申报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6项。

主要业绩

邓启良,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导,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理事。发展了系列功能材料的样品预处理及食品化学污染物的分离分析和传感新方法,在上述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件。参与撰写英文专著1部。

主要业绩

杨志谋,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小分子水凝胶领域科研工作,已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60余篇,论文他引约3000次;获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主要业绩

李汉卿,主持完成京沪高铁、津滨轻轨、地铁1号线、京津城际客专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其设计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主持编写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荣获2012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

主要业绩

刘永长,近五年授权发明专利21件,发表SCI论文90篇,他引607次。完成的高压锅炉用钢管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的核电常规岛用钢管广泛应用于中广核CPR1000机组建设;形成了自适应无铅焊料系列产品。

主要业绩

巴一,天津医科大学教授。作为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负责人,主持参加了10余项国际、国内临床研究。课题组2008年与国际同步发现了血清micro RNA的存在,并研制了诊断试剂盒,获得世界同行认可,该文最高被引用次数达1050余次。

主要业绩

李焕荣,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在新型稀土发光材料的设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所发表论文被他引1000多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主要业绩

邓世军,天津市勘察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主持完成了三十多项地理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完成了天津市全市域11919平方公里的三维数字化成果。获得4项专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4项。

主要业绩

梅江平,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教授。一直致力于并联机器人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及参加国家重大专项、863、天津市科技创新项目12项。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主要业绩

刘艳格,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承担国家973等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110余篇,已被他引1300余次。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次。

主要业绩

王中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针对天津海岸带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变迁及治理修复开展工作。先后入选天津市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人才计划。

主要业绩

吴挺,博士,天津瑞发科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2010年回国创业,领导团队成功设计了多款USB3.0主控芯片,成为中国内地半导体公司第一个大规模量产、第一个通过USB-IF USB3.0产品认证的设计企业。

主要业绩


本文标题:141个人才和团队入选本市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图)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