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生活课堂 > 安全知识 > 逃生急救知识 > >

急救医学专家李宗浩谈汶川地震后的前线救援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的访谈,今天我们请来的是中国灾害预防协会救援协会会长、武警总医院首席急救医学专家李宗浩教授,李教授您好。首先想向您了解一下在这次汶川地震之后,我们武警总医院派出多少医疗人员赶赴前线?

李宗浩:这次我们在灾害发生以后,武警总医院派了22个急救医务人员,他们叫做中国国家地震灾害救援医疗队。因为武警总医院是中国国家地震灾害队里医学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作为中国急救医学的负责人,我们积极地参与了这个抗震救灾的活动。

中国网:这些医务人员主要都是哪些科的?

李宗浩:这些人是经过了比较规范的培训,是在临床各个科,内科、外科、骨科都有,他们平常都是在科室里工作,同时他们兼顾了再培训,不仅在国内,也有在国外,参与了很多急救活动,包括2004年底的印尼海啸的救援,2005年南亚大地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除此以外,我作为中国灾害救援协会的会长,也作为我们中国急救行业的负责人,同时我也是中国医师协会急救附属分会的主任委员,不仅是武警总医院的,我们北京的、全国的城市,也可以说是中国医师协会的不少成员,从事急救工作的,也都参加了这次抗震救灾活动,动员了不少我们的医生护士参与这项活动。

前线救援工作很复杂也很艰难

中国网:据您了解,这次奔赴前线之后,对前线救援的基本情况,您有没有一个基本的掌握?

李宗浩:这次的救援应该说是比较复杂的情况,你们也都知道,在电视上也都看到了,由于是发生在崇山峻岭之中,道路受到严重的破坏,不仅地震本身让道路受到严重破坏,而且地震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公路的破坏也让灾害雪上加霜,所以救援活动可以说是很困难。我们作为医务人员参加救援,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在现场把人救出来,如果这个人被压在房子底下了,埋在废墟之中,把他救出来以后才能进行医学救援,所以这次救援和以前不一样,不能直接对伤员处理,还要有第一道的大工序,你们可能也看到了,房子压在地下,怎么样把人救出来,所以这给救援增加了很多困难。

中国网:面对道路封堵、时间紧迫等一些不易条件,包括医疗资源有限等条件,医务人员怎样才能进行高效的救助?有没有特殊的方式和整体的部署?

李宗浩:不管怎么想总脱离不了现实,他压埋在地下是没有办法(救援)的,所以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救出来的伤员要及时抢救,及时抢救以后,进行紧急处理之后要把他送到就近的医疗单位去,还存在运输的问题,运输就碰到很大的问题,道路受到严重的破坏,救护车走不了,我过去是搞过直升机救护的人,毕竟直升机运输的伤员有限,但有好处,对真正危急中的病人还是可以通过直升机这个途径解决的。所以现在救援工作比较复杂,也比较困难。

(中间断了一次)

地震灾害的医学救援采用“减伤分类”法

李宗浩:地震灾害的医学救援确实有它的特点,你们都看到,地震发生以后,尤其是7.8级的强力地震,受伤害的人很多,不是我们平常见到的个体的三个五个,再多的话也就是十个八个,而是大批伤员,救援脱险就不说了,因为这是工程救险,涉及了很多问题,咱们在这里不说。面对大批伤员,我们时间很紧凑、医疗资源有限,怎么办呢?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叫做“减伤分类”,所谓减伤分类,面对一二百伤员,由经验的医生或救援队队长根据病情对病人分成四类,分别用红、黄、绿、黑四种标签来说明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红的那就是最重的、最危险的,如果在现场不及时进行抢救,很可能生命就受到威胁了。

李宗浩:第二类的是重的,进行初步抢救以后要马上转送的,比第一类稍微好一点。这是黄颜色的,红色是最重的。

李宗浩:绿的,是受了一般伤,如果医疗力量行,就可以处理,如果医疗力量不行可以暂时放一放,不影响大问题。所以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关键的红、黄和绿上,黑色就是已经死了,已经没办法了。所以分成红、黄、绿、黑。这有什么好处呢?不仅能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同时经过现场抢救以后,因为现场条件肯定很艰苦、条件很差,再转送到附近的医院去,这就涉及到伤员转运,有些路打通了,有些还没有打通,现在很多人问我,有了直升机是不是好得多,直升机不能成为转运伤员的主体,但它应该成为转运危重伤员的主要力量。假如面对一二百伤员,不能全靠直升机送,一二百伤员里如果有二十个很重的,那就先用直升机把二十个最重的送走,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这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是非常有利的。1987年我在德国就开展了空中救援,这是现场抢救的重点。

李宗浩:第二,要特别提醒,地震方有什么特点?尤其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天多,今天正好是第四天,一般来讲是三天是一个坎,在正常情况下,不吃不喝还是可以存活五到七天的,当然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状况不一样。地震的不吃不喝是处于什么状态下,环境非常恶劣,情绪非常紧张,身体受压,眼前一片黑,生理、心理受到极大的煎熬,所以这个时候承受力就差了。三天后救出来的人,往往救是救出来了,但说句实在话,可能也快死了。

李宗浩:救出来以后后面的问题很多,一个,救出来的时候,颈椎、胸腰椎,我看电视中拉着、拽着,注意一定要科学救援,一定要医护人员、工程救护人员和消防人员一起进行救援。有时候人救出来了但结果造成了终身瘫痪。因为我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所以这方面也要注意。

科学救援避免或减少截瘫事情的发生

中国网:在救援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注意事项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种截瘫的事情发生呢?

李宗浩:是这样的,要注意。我们拉人的时候、抬人的时候,一定要使脊柱保持平稳,不要歪曲、扭曲,有时候我们把他救出来,中国人的特点,扶他走走看行吗?当然这种情况下可能好得多了,或者拿个软担架,这次我看到还好,但是也很难说,或者拿个袋子、毯子,把人放在袋子、毯子上,一人拿一个角。软担架一颠一动就使脊柱的歪曲度越来越大,加重它的损伤,对脊椎神经的损伤也是加重了,所以截瘫病人在地震中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因为房屋倒塌必然会导致砸伤。

李宗浩:本身地震可以造成一部分严重的脊柱损伤和截瘫,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因为救护不当、运输不当而造成的,这在地震中是经常见到的。我在唐山地震中对这方面的感觉特别深,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在救援过程中,不是把人救出来就完了,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要注意。


本文标题:急救医学专家李宗浩谈汶川地震后的前线救援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