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哲学 > 逻辑学 > >

交易感悟:从需求定律的瑕疵到24000的锌价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文 | 毛矛 上海汇大投资有限公司研究部

  以理性为法庭,批判一切无根据的观念和要求;通过怀疑、批评达到确信;特别是通过对理性自身的批判,达到重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目的。——康德

  价格与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会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个商品在经历了阶段性的价格下跌后,现货市场的需求会相对好转,于是我们认为价格下跌是需求增加的原因。

  这应该是没毛病的。价格机制“无形的手”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我们学习经济学,一般都是从需求定律开始,而需求定律告诉我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下降,需求将会增加。

  但,真的如此吗?

  逻辑的经验性

  康德对于人们认知过程的表述为,我们是“以理性为法庭,批判一切无根据的观念和要求;通过怀疑、批评达到确信;特别是通过对理性自身的批判,达到重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目的。”

  因为“理性法庭”是经验的。

  而知识是以“理性法庭”为依据去怀疑批判和确信的。

  所以知识是经验的。

  因为知识是经验的。

  逻辑也是知识。

  所以逻辑也是经验的。

  伪因果关系

  因为逻辑是经验的。

  经验有可能不全面而真实。

  所以逻辑有可能不全面而真实。

  大卫·休谟认为,“我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或者亲眼证实过因果连接关系本身,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两个相继发生的现象,所以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值得怀疑的。”

  举个例子,我们通常观察到公鸡叫了,太阳就升起。这两个事件同样是相继发生,但是公鸡叫并不是太阳升起的原因。我们也并没有简单把太阳升起的原因归结为公鸡叫。是因为我们对公鸡叫和太阳出来这种自然现象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但对于我们不是很了解的领域,比如,对于“价格下跌”和“需求好转”的现象,我们不能轻易得出“价格降低导致需求增加”的结论。

  没有逻辑事实支撑的统计学上的因果关系,是一种伪因果关系。更何况,逻辑的经验性决定了逻辑本身也存在不全面不真实的系统性风险。

  回到价格和需求的问题,我们不能只研究价格对需求这两种现象的直观联系,而是要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研究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就好像,我们要研究“公鸡为什么会叫”。

  需求定律的瑕疵

  支持需求定律成立的人认为,价格对供求的作用是线性而确定的,价格机制可以使稀缺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这个思想也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思想。因此经济学教材的入门内容,都是从需求定律开始的。由此可见需求定律及价格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基础地位。

  但是需求定律存在着一些例外的情况,使需求定律的成立带有一些“瑕疵”。

  逻辑学论证

  在逻辑学上,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也就是说,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A推出B为真命题,那么非B推出非A也为真命题。因此,当无法直接证明原命题的真假时,可以通过证明逆否命题的真假,来辨别原命题的真假。

  需求定律说:价格下降(A),需求将会增加(B)。按照逻辑学推理,需求定律的逆否命题是:需求量不增加(非B),价格将不下降(非A)。而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是:需求量持平或减少,通常表示消费低迷,价格通常下降。

  需求定律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那么,也就从逻辑推理上证明了需求定律这个原命题也为假命题。

  经济学论证

  仔细看需求定律的描述,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本质上,价格可以看作是取得某一东西的代价或成本,需求定律的意思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人们获得某物品的成本上升,人们对该物品的需求将会减少。

  这句话没问题。因为按照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当付出的代价增加时,显然会减少对该物品的需求。

  但是“其他条件不变”这个前提是苛刻的,在理论指导实践中几乎不可能碰到。

  我们把价格看成成本,而成本和收益是不能分开来讨论的。

  从理性人的逻辑上说,人们是为了获得收益,才会愿意付出代价,收益-代价=净利润才是目的。所以仅仅分析价格(成本)而忽略收益去分析人的供求行为,难免有失偏颇。

  从成本收益的综合角度来看,只要人们获取某物品的收益大于代价,即使边际收益为正,哪怕成本增加,人们也不会减少对该物品的需求。举个例子,代价是5,收益是5,即使代价上升到8,仍然有2的收益,虽然价格(成本)增加了,边际收益减少了,但还是有收益,人们的需求意愿也不会减少。

  因此,需求定律比较完善一些的表述是:当成本上升超过收益时,人们的需求才会减少。

  收益与预期

  收益是对未来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

  因为一些收益是在交易前就可以判定的,如购买一个消费品,交易前就可以确定收益。而另一些收益要在交易完成后才能确定,比如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假如你今年要买房,如果是自己住,那收益是确定的,是钢需,如果是为了投资,那收益就取决于未来房价的变化。

  如果人们预期未来价格上涨,即使当前价格上涨,人们投资楼房的需求也会增加,这是因为预期未来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的增加(未来价格大于当前价格),这就是投机行为。这种投机行为产生了投机需求,投机需求与当前价格的变化没有关系,而是跟人们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涨,需求同样涨。

  供求是因,价格是果

  因此,不能片面的说是价格下降导致了需求增加,而是成本收益共同决定了供求行为。其中有一部分投机收益是对未来的预期,是不确定的,仅仅成本(价格)发生变化,是无法知道供求行为会发生什么变化的。

  另外,从交易的过程来看,价格是供求行为的结果,因此,概括着讲,成本收益决定供求行为,供求行为决定价格。

  最后,价格又会对供求行为有反馈作用,既有负反馈作用,又有正反馈作用。负反馈作用是由于价格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产生的。而正反馈作用是由于价格的预期效应产生的,这种预期效应是人们对未来收益判断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需求模型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完全信息、理性人的假设上,没有考虑收益的变化,也没有考虑不确定性对人的交易行为(供求)的影响,所以在运用于实践时才会有诸多不合理。

  24000的锌价

  库存是供需的结果,所以库存永远是市场的焦点所在。

  与一股脑对供应或消费预期的信仰相比,研究员和投资经理们总是更关心库存结构和价格曲线对于平衡表的验证。

  现阶段锌的主要矛盾是远端的供给宽松预期和近端二季度国内去库存需求之间的矛盾。

  从结果看,一定是短期矛盾服从长期矛盾,次要矛盾服从主要矛盾。

  但是从过程看,就曲折得多,分成了多空两派互相对峙。


本文标题:交易感悟:从需求定律的瑕疵到24000的锌价
分享到: 更多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