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化 > 西方文化 > >

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中国现代美学是中西学术交流互鉴的成果

  从世界文明发展的长河来看,19、20世纪中西方都处于社会和文化现代转型的巨大变动以及人类知识和思维方式巨大变革的趋势中,不过西方的转型早于中国。所以,在与西方学术的交流互鉴中,总体上中国向西方学习借鉴更多、更主动。这在学科分类和话语体系等的现代转型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现代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新体制与中国传统学术全然不同。20世纪中国学术的现代化基本上是借鉴了西方先行的范本。其中,从西方引进现代学科体制和分类系统,包括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一系列新学科的诞生,是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美学作为新学科的兴起,其实是18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学科系统重新分化、建构的结果,在1750年由德国理性派哲学家鲍姆加登创立。传统中国学术文化中虽然有源远流长、丰富深厚的美学思想,却没有形成现代学科形态的美学。中国现代美学的创立,是“援西入中”的结果,是从上世纪初开始由一批有深厚传统学术根底的中国学者从西方主要是德国主动移植引进的,当然也经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筛选和改造。由此可见,按照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路来观照,中国现代美学的生成乃是上世纪初我国学术文化借鉴西方、向现代性整体切换的具体成果,是与人类知识谱系和思维方式向现代演进的道路一致的。

  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下,中国现代美学的新传统是依托古代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的结果。它并非自今日始,而是从上个世纪初就启动了,实际上已进行了一个多世纪,至今还在继续。这个古代美学现代转化的过程是与借鉴西方美学密不可分、几乎同步的。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当时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借鉴西方美学来研究中国古代美学这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当代有的学者批评其为“全盘西化”,笔者不能苟同。因为,这是在西学大潮蜂拥而入之际,在民族救亡与现代转型交替的特定语境下中国学者的积极选择,也是由时代潮流所推动的,并非学者的个人行为。朱自清曾经指出,“现在学术界的趋势,往往以西方观念(如‘文学批评’)为范围去选择中国的问题;姑无论将来是好是坏,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可见,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进行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主要靠借鉴西方美学的观念方法包括概念术语等,用以选择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已成“不可避免”的趋势。还要指出的是,中国学者主动借鉴西方,并不是单向度地学习西方,而是同时与西方进行对话、博弈,进行互释、互动、互鉴,目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切实改造和创新转化,努力建构现代美学新学科。这决不能笼统地用“全盘西化”来概括。


本文标题: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西方文化”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