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化 > 传统文化 > >

800年古村 如何玩转传统文化?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800年古村 如何玩转传统文化?

璜溪村自宋代开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依旧保留着祠堂、书舍、炮楼、民居以及13条巷道。

800年古村 如何玩转传统文化?

村中参天榕树,枝繁叶茂。

今年5月召开的佛山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提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等5大方向,其中文化振兴是灵魂。缘于岭南文化的根植,佛山因此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化进程显出某些独特性。佛山的岭南乡村,有别其他村落也是因文化上的独特标识。

佛山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提出,“开展文脉传承行动,推动乡愁乡韵源远流长。”近年来,古村保护和活化行动在佛山红红火火。从村庄角度看,它落地情况如何?面临哪些发展困境?有着怎样的发展未来?作为“南海十大古村落”和“广东历史文化名村”的南海狮山镇璜溪村,或许可作为观察样本之一。

当问及为何能囊括古村落和文化名村头衔时,璜溪村社长李志成说,因为村里古建筑群较完整,“其他村可能只保留几座祠堂公庙,很少有璜溪这样整片古建筑的。”这座超800年历史的古村,始建于宋,村庄至今存留着祠堂、炮楼、民居、书舍等100多间古建筑,有明后期、清朝的,以晚清民国时期建筑居多。

日前,记者走进这个偏安一隅、户籍人口仅300余人的自然村,只见河涌绕村,青砖灰瓦的古屋连排,砖雕灰塑栩栩如生,笔直的青石小巷静谧清幽,时光在这里慢下来。而村口古榕树旁,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寂静,建筑工人正在施工。高边社区党委委员邝佩琴介绍,村里正进行硬件改造,这是古村活化内容之一。

华侨村的建筑记忆

作为璜溪村历史文化载体的古建筑,本身就是村落记忆和故事的无声传承者。李志成介绍,璜溪村是华侨村。因村子地势低,当年经常发大水耕地被淹,村民只能外出谋生。早先有位村民到印尼开照相馆,发展不错后,吸引越来越多村民过去。

远赴南洋的村民,在异国他乡赚到钱后,寄钱回乡修炮楼、建民居、建学校。因民国初年男人大都外出谋生,村里盗贼不断,村子间时有械斗发生,所以华侨出资建炮楼以保护村子。捐资建学校,是希望村里孩子能长见识,走出璜溪。

由于老宅多是华侨寄钱回来所建,有的甚至是他们回国亲自设计、建设的,所以村中部分古典岭南建筑,夹带西式风格。邝佩琴说,为了防盗,村里传统岭南民居的窗户设计比较小,但华侨建的房子,窗比较大。“而且当时建房子没有水泥,他们从外面带回来修建了房子。”

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旧居逐渐无人居住。璜溪村古居旁有片新区,全是钢筋水泥建的现代风格房子,村民目前绝大多数住在新区,仍在古屋居住的村民不过十户。据粗略统计,目前村中解放前所建房子中,50%无人居住,空置长的超过80年。所以邝佩琴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及时修缮旧民居,“多放一天它就老化一天。”由于长期无人居住,老屋里长满杂草,横梁被虫蚁侵蚀,有的坍塌,门窗因日晒雨淋,部分已腐朽。

村里“大事”:修缮宗祠

2010年,璜溪村被评为“南海十大最美乡村”“南海十大古村落”,2012年被评为“广东历史文化名村”。璜溪村由此获得100万奖励金,用于古建筑的保护修缮。2014年村里李氏大宗祠的修缮,是其中一件“大事”。

李氏是璜溪村主要姓氏,李氏大宗祠则是村里重要的公共空间。每逢正月十四璜溪村村节,李氏宗亲包括从清远、港澳来的同胞,会在宗祠聚会重叙乡情;事关全村的重要议事,比如宗祠修缮的商讨,也在这里举行。

李志成表示,宗祠的修缮花费约80万,部分是奖励金,村民主动捐资的也不少,“他们对此比较积极。”在宗祠修葺上,也极力维系原貌。“旧青砖、旧瓦是专门买的,壁画是请美术学院老师过来绘的,以保持原有岭南风格。而且施工不用机械,全是手工建设的。”

在璜溪村一片古居中间,可以看到有的古屋被拆掉重建。而村里此前开过会,通过了保护古建筑的村规。按照规定,古建重修不能超过11米高,最多两层半,必须采用仿古形式。

其实长期以来,村民对这些古建筑并不“感冒”。有村民认为,“这些房子我从小看到大,一直都是这样,有什么特别的?这片岭南建筑特色差不多,天天看没什么不同。”村民意识的改变源于20 15年12月,璜溪村文化保育项目的入驻。发动村民保护古村文化,是两位社工入驻的目的之一。

培育作为村庄共同体的村民

今年25岁的翁洁云,大学学的历史专业,2015年12月作为入驻社工之一来到璜溪村。起初,社工通过拜访长者,熟悉村庄历史文化,“但接触老人时,他们认为以前的东西没什么用,或者旧房子也不是很好看,讲得不怎么热情。”

社工想是否能联动村里其他群体,当时社长为她们引荐高翠平,是位积极热心的妇女,她们有自己的师奶团,经常聚会活动。通过高翠平,社工也经常参加师奶团活动,并且高翠平逢人会介绍她们,逐渐地,村民知道两位社工是来做文化保育的。

为了让村民熟悉本村历史文化,社工设计了不少活动。2017年初入驻的社工刘家仪表示,正月十四村节宗亲聚会时,会办一些集体活动,将村庄历史知识融入活动中;还通过设计亲子游、体验游,比如设计定向越野活动,按照村地图,在村里某些古建筑点设置一些任务,让小朋友完成。“寻找过程中,他们看到古村的祠堂古居、砖雕灰雕,了解到村庄的文化建筑。”还请专业人士设计以村中建筑如炮楼、镬耳屋为蓝本的模型,并撰写一本璜溪村口述史,将正在消失的村庄故事传承下去。

导赏队是目前村里最活跃的一支队伍,也是村里骨干,不到10人的导赏队,组成人员多为40到60岁的妇女。为提升村民对古村活化参与度,社工组织村民骨干和部分长者,去开平、从化的古村观摩学习。回来以后,村民主动提议,其他村建有村史馆,将一些旧物摆出来,璜溪村也能建村史馆。而今村史馆位于炮楼中,里面上百件旧物,全是村民骨干和社工挨家挨户发动村民自愿交出的。

翁洁云回忆,2016年底,当时为期一年的项目结束,开分享会时,一些村民就对村里文化保育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说“人人都是导赏员”、“联系其他兄弟村做旅游开发”等,并希望村里环境变得更好,开始做行动上的改变,这让翁洁云很感动。无论是村干部还是社工,发现现在村民会因村里有这片古建筑而自豪。

困境与未来

私人旧宅 谁来保护?

璜溪村古建筑分公房和私房,纳入公共管辖的约20来间,通过拨款修葺维护;私人所有老宅占大多数,基本无人看管。“有些是华侨的房子,空置多年,人在国外也联系不上了。”邝佩琴说,有的私人旧宅即使本人同意修,若是要自己出钱,也不愿意,因为没有利益回报。


本文标题:800年古村 如何玩转传统文化?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