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范文网

当前位置:自我介绍范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 > 语言文学 > >

文学评论40年:深入现场 直面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管理员 | 本文已影响

  文学理论与批评是引导创作风尚、推出精品力作、提高作家审美的重要力量。围绕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理论批评工作,为新时代文艺批评提供启示,近日,由文艺报社主办的“回首四十年放歌新时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士认为,文学评论家应该是文艺创作的推动者、“制造良药”的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对作家作品进行筛选、甄别,以此弘扬正气。文学理论与批评接地气就要深入文学现场,直面文学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倾听文学的时代脉搏。

  文学批评需要争鸣

  文学批评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营造开展文学批评的良好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思潮和流派纷纷被译介到国内。评论家阎晶明说:“40年来,文学理论与批评所取得的成就非常瞩目,尽管还面临一些问题,但是在40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今天要倡导良好的批评风气,一个评论家如果不是以欣赏的姿态作为前提和切入点进入作家、作品,那么批评的前提就不存在。对批评对象要有足够的善意,对批评审美差异性要有足够的尊重,这样‘剜烂苹果’才会成为可能。”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文学评论的代表性文章是“三个崛起”,即学者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评论家李舫认为:“文艺理论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打破以前的局限。40年来,文学理论与批评不断进行探索,随着文学背景关注主题的变化,批评的氛围、语境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广大作家、评论家亲身经历历史性变革,创作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名篇佳作,涌现了众多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为祖国和人民代言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发挥了文学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评论家要有深厚的理论学养、敏锐的洞察力,才有能力去评判、发现好作品。批评不应止步于讲真话,还要讲道理,这需要批评者有良好的文学感受力和判断力。评论家白烨说:“40年来,文学批评在推进作家创作、开阔作家视野方面功不可没。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思潮被放在一起讨论,大家的思想观点得以在碰撞中相互借鉴。今天,真刀真枪的文学批评少了、文学论争少了,甚至变成了口水战、人身攻击。争鸣是文学批评应有的环境和氛围。”

  构建本土话语体系

  文艺理论一直在文学现场的前沿,发出自己的声音。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蓬勃生长的年代,也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突破的时代,西方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也推动了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评论家面对西方思潮理念提出一些批评,开始着力构建本土化的话语体系。

  20世纪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蓬勃发展,尤其不能忽视的是网络的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理论评论的生长平台在转移,比如转移到高校、媒体、网络等,除了文学工作者和评论工作者,还有多个平台在多个空间中开展话语体系的建设、对话,文学理论与评论的圈子从小众变成大众,“架空”“穿越”“戏说”等文学创作现象也浮出水面。李舫认为:“近些年来,文学理论与评论存在着重评论、轻理论的现象,在史论的总结和归纳上存在着主脉络不够清晰、理论体系建设不够完整等状况,需要重新梳理。”

  文学的发展脉络、创作走向,比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的命名和研讨,离不开理论家、评论家的贡献,而且现在已经成为定论。评论家周由强说,文学理论界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要被“鸡汤”“八卦”和标签化的论调淹没了。做好基础研究才能让文学以及理论、批评回到引导和引领的价值上来。这种基础研究不仅对文学来说,对整个艺术界的意义也是很大的。让文学中蕴藏的思想光芒和审美力量更多注入到各种艺术形式中,文学才有可能成为时代的风向标。

  评论是与时间的博弈

  我国古代文论及现代化转化、西方文论及本土化问题,一直是业界谈论的热点话题。白烨说:“上世纪80年代,对国外的现代派批评著作的译介是结合当时文学需要,引进的小说叙事学、语言学等对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萨特研究》等书都成了畅销书。”但文艺批评不能套用西方理论,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此基础上,学者张江提出了“强制阐释论”,针对的正是文学评论界背离文本话语,以及在立场和模式上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问题。文学还是应该基于实际。

  与传统文学评论相比,网络文学评论的挑战主要在于评价对象的复杂多面,需要评论家以开阔的视野调动理论触角。目前,国内从事网络文学研究的评论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所欠缺,对网络文学整体态势的把握能力比较弱,尚待提升。

  唐代诗人王维有云:“东家流水入西邻。”中国当代文学正以崭新形象深度融入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对世界的影响力、参与世界文学建构的能力日益增强。今天评论家所作的每一个判断,10年或20年后可能成为笑柄,也有可能闪闪发光,评论是与时间的博弈。

  “今天作家接受新媒体的影响太大了,很多作品有可能是借鉴自美剧、韩剧,或者是作家自己翻译的国外青年作家的作品,国内之前并没有相关介绍。这就要求文学批评家要有足够的阅读量,知道作家的写作资源从哪儿来、怎么来的。否则,评论家的判断就有可能会有失水准。”评论家张莉说,当代文学批评首先是文学史的一部分,奠定了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文学评论家是在文学史上放“第一块砖”的人。每一段文学史都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文学批评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批评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文学史的构建者。(党云峰)

文学评论40年:深入现场 直面问题


本文标题:文学评论40年:深入现场 直面问题
分享到: 更多

更多关于“语言文学”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